[发明专利]一种运动状态的上报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3231.8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1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宁杰;王键;薛祎凡;邝奕如;顾斌;陆凌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4 | 分类号: | H04W8/24;H04W52/02;H04W72/12;H04B17/309;H04B17/3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状态 上报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运动状态的上报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终端在中高速运动场景下频繁波束\链路失败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终端使用波束承载信号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速度标识,所述速度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速度超过速度门限;所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波束管理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状态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终端在低速运行时,例如终端持有用户在步行状态时,网络设备和终端能够实现精准的信号传输,保持稳定的通信质量。但是当终端在中高速运行时,往往终端会与网络设备之间产生覆盖的波动,例如,在小区之间切换,又例如,在波束之间的切换。在终端中高速运行时,各种覆盖的波动导致网络设备调度的困难,甚至导致通信中断以及失败。
在通信失败时,终端会进行重新接入。在中高速运行下,无疑会导致频繁的通信失败和频繁的重新接入,从而耗时耗电,并浪费终端与网络设备的功率资源,进一步影响数据传输性能,给通信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状态的上报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终端在中高速运动场景下频繁通信失败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状态的上报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终端使用波束承载信号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速度标识,所述速度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速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终端接收从网络设备接收波束管理信息。通过上报运动状态信息,能够提前预警规避波束失败,减少因频繁波束失败恢复造成的通信中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上报运动状态信息,配合网络设备对中高速运动调度宽波束或多波束,减少终端中高速移动场景频繁波束失败检测恢复增加的功耗,提升终端的通信效率。通过主动上报运动状态信息,增强网络设备调度精准性,比如避免调度运动反方向的波束资源,提升5G移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传感器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有助于提高运动状态测量的准确性,实现精准测量和上报。或所述终端采用基带处理器测量频偏的方式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这样能够降低终端测量的功耗。还可以的,所述终端采用传感器结合基带处理器测量频偏的方式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基带处理器测量频偏的方式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基带处理器对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进行测量;根据所述传感器获取的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基带处理器获取的第二测量结果,对所述基带处理器进行校准。这样能够有助于提高基带处理器测量运动状态信息的精准度。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息、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或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的任一种,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信息。不同的上报方式能够适用不同的运动场景,这样有助于提高上报运动状态信息的多样性和适用性。通过上行控制信息上报,保证了上报及时性及较小的负载。通过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上报,能投适用所有场景且及时性和负载之间的均衡。通过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上报,保证灵活性信息全面性,并优化及时性。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的速度超过速度门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3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