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1420.1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3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宋旭红;李隆云;丁刚;谭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G13/00;A01N43/90;A01N63/23;A01N51/00;A01N53/08;A01N65/12;A01N47/40;A01N43/16;A01P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王贵君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国槐 小卷蛾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方法,在4月底及5月初开始使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诱集雄成虫,然后分别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用药剂防治;其中药剂防治是使用鱼藤酮、苏云金杆菌、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印楝素、氟啶虫胺腈、蛇床子素、溴氰菊酯中的至少2种复配,本发明的方法对国槐小卷蛾防治效果好,并能提高槐米产量,对国槐小卷蛾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方法,具体涉及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优良的行道树种之一,其未开放的花蕾为槐米,具有止血凉血,清肝明目的作用,近年来,在湖南,广西,山西,重庆等地出现人工大规模栽培。在重庆丘陵山区约有1300hm2的国槐种植面积,所种植的国槐为专门生产高品质槐米的良种--双季米金槐(渝S-TS-SJ-004-2015)。随着国槐栽培面积的扩大,人为干预活动的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使得国槐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 Meyrick)是国槐主要虫害之一,在北方一般1年发生2代,以幼虫钻蛀1年生新稍危害,初孵幼虫多从羽状复叶柄的基部蛀入枝条内危害,造成复叶或者嫩枝干枯或者断掉,严重影响国槐槐米的生长和产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治国槐小卷蛾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方法,该方法简单,能够有效防治国槐小卷蛾,提高槐米产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国槐小卷蛾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4月底及5月初开始使用国槐小卷蛾性诱剂诱集雄成虫,然后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用药剂防治;
所述药剂防治为使用鱼藤酮、苏云金杆菌、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印楝素、氟啶虫胺腈、蛇床子素、溴氰菊酯中的至少2种复配。
优选的,所述药剂防治为使用鱼藤酮,苏云金杆菌和吡虫啉复配;
或高效氯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
或苦参碱,印楝素和吡虫啉复配,
或鱼藤酮和吡虫啉复配;
或鱼藤酮,印楝素和氟啶虫胺腈复配;
或天然除虫菊素,印楝素和氟啶虫胺腈复配;
或蛇床子素,苏云金杆菌和印楝素复配;
或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复配;
或溴氰菊酯和吡虫啉;
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吡虫啉。
优选的,所述诱集具体方法是将三角形诱捕器,中间悬挂国槐小卷蛾诱芯,诱捕器的底座粘贴粘虫板,并在粘虫板对角线放置两粒诱芯,诱捕器悬挂在树中部枝条上,两个诱捕器之间间距为30m,4周更换一次诱芯。
优选的,所述鱼藤酮,苏云金杆菌和吡虫啉复配各组分浓度如下:鱼藤酮0.061mL/L,苏云金杆菌17777IU/mL,吡虫啉0.131g/L。
优选的,所述高效氯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各组分浓度如下:高效氯氰菊酯0.063mL/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003g/L。
优选的,所述苦参碱,印楝素和吡虫啉复配各组分浓度如下:苦参碱0.006mL/L,印楝素0.004mL/L,吡虫啉0.131g/L。
优选的,所述鱼藤酮和吡虫啉复配各组分浓度如下:鱼藤酮0.061mL/L,吡虫啉0.131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1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蚊器
- 下一篇:一种诱杀稻飞虱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