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锌透水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9132.2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余根新;鲁骏;陈杰;蔡忠东;张国华;顾允中;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富源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C04B38/00;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透水混凝土 聚氯乙烯纤维 烷基苯磺酸酯 乙烯醋酸乙烯 高岭土用量 碳酸钙用量 氧化锌用量 萘系减水剂 分散均匀 聚丙烯醇 碎石用量 纤维用量 水用量 透水性 氧化硅 泥沙 混凝土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透水混凝土,每1000kg的水泥,所述泥沙用量为200~300kg,碎石用量为100~120kg,高岭土用量为30~90kg,碳酸钙用量为10~20kg,乙烯醋酸乙烯用量为30~40kg,氧化硅用量为40~90kg,聚氯乙烯纤维用量为20~30kg,聚丙烯醇纤维用量为40~100kg,氧化锌用量为100~110kg,烷基苯磺酸酯用量为90~150kg,萘系减水剂用量为40~100kg,水用量为300~600kg。本发明的氧化锌使混凝土内部孔隙分散均匀,透水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锌透水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通过水泥、石灰、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与水拌,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进而通过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凝结硬化而产生强度。
申请号为CN201210365557.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土,其特点是其原料除常规的标号水泥和碎石外,以部分废旧建筑物的废料替代了部分常规混凝土的原料之一石子,各原料组份重量比为:水泥3-6、碎石20-25、建筑废料5-15、砂10-30。这种混凝土所用石子比例低,经济效益显著,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锌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好,物理性能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氧化锌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水泥、泥沙、碎石、高岭土、碳酸钙、乙烯醋酸乙烯、氧化硅、聚氯乙烯纤维、聚丙烯醇纤维、氧化锌、烷基苯磺酸酯、萘系减水剂、水;每1000kg的水泥,所述泥沙用量为200~300kg,碎石用量为100~120kg,高岭土用量为30~90kg,碳酸钙用量为10~20kg,乙烯醋酸乙烯用量为30~40kg,氧化硅用量为40~90kg,聚氯乙烯纤维用量为20~30kg,聚丙烯醇纤维用量为40~100kg,氧化锌用量为100~110kg,烷基苯磺酸酯用量为90~150kg,萘系减水剂用量为40~100kg,水用量为300~600kg。
作为优选,每1000kg的水泥,所述泥沙用量为250kg,碎石用量为110kg,高岭土用量为50kg,碳酸钙用量为15kg,乙烯醋酸乙烯用量为35kg,氧化硅用量为60kg,聚氯乙烯纤维用量为25kg,聚丙烯醇纤维用量为60kg,氧化锌用量为105kg,烷基苯磺酸酯用量为120kg,萘系减水剂用量为60kg,水用量为500kg。
作为优选,每1000kg的水泥,所述泥沙用量为230kg,碎石用量为103kg,高岭土用量为60kg,碳酸钙用量为18kg,乙烯醋酸乙烯用量为32kg,氧化硅用量为70kg,聚氯乙烯纤维用量为22kg,聚丙烯醇纤维用量为50kg,氧化锌用量为103kg,烷基苯磺酸酯用量为120kg,萘系减水剂用量为70kg,水用量为400kg。
作为优选,碎石的粒径为10~13mm。
作为优选,泥沙是粒径为0.8mm以下的泥沙。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或磷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萘系减水剂是β-萘磺酸盐甲醛缩聚物。
本发明的氧化锌使混凝土内部孔隙分散均匀,透水性更好。乙烯醋酸乙烯阻断混凝土内部毛细裂缝,使混凝土浇铸更加均匀,抗压和抗折强度更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富源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富源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9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