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整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温度的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6712.6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龙;李剑;郑建平;吕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F22D5/26;F23C10/2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生物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蒸汽 温度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整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温度的运行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降低烟气含氧量使炉膛内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控制进入回料装置空气量使所述的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和可燃灰粒在回料装置内再次燃烧;控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回料装置出口烟气温度、回料装置底部灰粒温度之间的差值预防所述的再次燃烧过于剧烈引起回料装置结焦,控制回料装置底部放灰速度进行辅助调节回料装置料位和床温,回料装置内部再次燃烧将改变锅炉内燃料燃烧热量在空间上的分配比例和蒸汽受热面各部分的吸热量份额,从而调整各受热面的蒸汽温度。本发明能够防止中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超温,降低减温水量,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调整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温度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蒸汽温度是锅炉重要的运行参数,提高蒸汽温度有利于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同时维持合适的蒸汽温度是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蒸汽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须严格控制蒸汽温度。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蒸汽受热面的典型布置是:中高温受热面(中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布置在炉膛内,低温受热面(低温过热器和低温再热器)布置在竖井烟道,回料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回料器)布置在炉膛和竖井烟道中间。烟气依次流经炉膛内的中高温受热面、回料装置、再经过竖井烟道内的低温受热面。在实际锅炉运行中,由于生物质燃料特性或运行参数偏离设计工况,中高温受热面容易发生蒸汽温度或金属壁温超温的问题,低温受热面容易发生蒸汽吸热量小于设计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调节方法是喷入减温水降低中高温受热面的蒸汽温度。减温水量越大机组经济性越差,而且减温水只能降低中高温受热面的蒸汽温度,无法提高低温受热面的蒸汽温度。如果能提高低温受热面的吸热量,同时减小中高温受热面的吸热量,那么,可以防止中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超温,同时降低减温水量,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调整蒸汽温度的运行方法,弥补减温水调节手段的局限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温度的运行方法,其利用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回料装置布置在炉膛和竖井烟道中间的特点,通过控制回料装置内可燃气体和可燃灰粒的再次燃烧,改变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热在空间上的分配比例,起到防止中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超温的作用,并有效降低调整蒸汽温度过程中的减温水量,以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整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温度的运行方法,其包括:降低烟气含氧量使炉膛内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控制进入回料装置空气量使所述的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和可燃灰粒在回料装置内再次燃烧;控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t1、回料装置出口烟气温度t2、回料装置底部灰粒温度t3之间的差值预防所述的再次燃烧过于剧烈引起回料装置结焦,控制回料装置底部放灰速度进行辅助调节回料装置料位和床温,回料装置内部再次燃烧将改变锅炉内燃料燃烧热量在空间上的分配比例和蒸汽受热面各部分的吸热量份额,从而调整各受热面的蒸汽温度。
优选的,所述的烟气含氧量不包含漏入烟道内的、不参与燃烧反应的空气中的氧量。
优选的,选择回料装置烟气出口至空预器烟气进口段的平直烟道内的烟气含氧量为控制对象。
优选的,进入回料装置的空气量由进入回料装置的流化风压力和返料风压力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6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