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滨海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2733.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付传清;王哲;李思瑶;方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槽 吹填土 耐久性试验装置 侵蚀 地下水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水位控制系统 多功能环境 滨海 排水系统 腐蚀 钢筋混凝土 给排水管 固结系统 试验周期 控制器 试件 | ||
一种模拟滨海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土槽箱水位控制系统、多功能环境箱和控制器,所述多功能环境箱内设置侵蚀土槽箱,所述侵蚀土槽箱包括侵蚀土槽、吹填土固结系统、吹填土排水系统,所述吹填土排水系统安装在侵蚀土槽底部,所述的侵蚀土槽与土槽箱水位控制系统经给排水管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成本低的模拟滨海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变动区下钢筋混凝土试件腐蚀的耐久性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滨海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的耐久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陆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围海造陆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如用于码头、无人机场、商场,因此对吹填土地基处理质量技术要求就相应较高。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海相沉积、湖相沉积和河相沉积的软弱粘土层,该土层具有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强度低、孔隙大、低密度等结构性的特点而且其分布往往不均匀,需要合理有效的处理软土地基,所以对于地下水位可变的吹填土环耕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氯盐通过水分子在混凝土中的储存和迁移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下水位可变的吹填土环耕耐久性试验的模拟方法主要通过干湿循环下的自动控制方法。地下水位的变动使得表层混凝土存在水分对流区,水分的对流传输作用大大加速了侵蚀介质向混凝土中的传输速度。世界各地环境不一样,会随着季节变化、昼夜变化而变化,主要体现在环境温度、湿度二个重要参数的不断变化,这些因素与混凝土表面水分扩散速度直接相关,影响着表层混凝土水分对流区的深度。要在实验室内研究地下水位可变的吹填土环耕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必须准确地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地下水位变动,干湿度、温度,精准控制人工环境条件。
在2017年5月17日授权的专利申请号201621208083.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吹填土固结排水系统,该系统的固结历时短,加固效果好,但是不能实现吹填土干湿循环下的固结排水;在2017年1 月4日授权的专利申请号20162073637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能测定土层表面沉降情况,和土体某定点的含水率变化,但是不能实现监测不同高度土体的含水率变化,也不能对本装置的吹填土进行固结排水,且试验装置种类多;在2014年3月26日授权的专利申请号201320494806.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人工环境中模拟海洋潮汐作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该系统能自动模拟潮汐作用,但是不能实现本装置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的变动;在2011年5月25日授权的专利申请号 201020579952.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海水潮汐区混凝土氯盐侵蚀加速模拟试验装置,该系统能自动模拟潮汐作用,但是不能实现人工环境的控制和本装置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的变动;在2008年5 月14日授权的专利申请号200720111807.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步入式人工环境复合模拟耐久性试验装置,该系统能自动模拟人工环境,但是试验装置种类多,也没运用于本装置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的耐久性试验中。
可见,设计一种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成本低,在模拟滨海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变动区下钢筋混凝土试件腐蚀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对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氯离子的传输至关重要,而基于此装置的耐久性研究成果也将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和基于耐久性的结构设计提供基础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的操作麻烦、试验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的不足,针对现有试验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成本低的模拟滨海吹填土环境地下水位变动区下钢筋混凝土试件腐蚀的耐久性试验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2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