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输液药液识别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9692.X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0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吉;刘永;章令杰;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G06K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电 传感器 输液 药液 识别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输液药液识别装置及方法,涉及输液监控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上连接有顶盖,本体上设有滴管凹槽;本体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微控制器和电池,光电传感器上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光电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联,电池用于对该装置供电;该方法是通过光电传感器将药液液滴生长过程对红外光强的影响转化为电信号并存储,根据空管阈值与信号变化趋势分割出单周期的液滴生长信号,并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药液在频域上的特征峰,通过与数据库的特征峰进行比对,确认药液种类,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查表,得到合理的输液监测范围。利用该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药液种类,监测液滴滴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液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输液药液识别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疗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特定的患者、药液或病情而言,在静脉输液时分别有特定的滴速要求。例如氯化钠、葡萄糖、呋塞米等药物要求滴速为5ml/min,泮托拉唑钠、酒石酸长春瑞滨等药物要求滴速为10ml/min,舒血宁、甲硝唑等药物要求滴速为2~4ml/min。同时,在静脉输液时,不同的药物需要与特定的注射液进行配液稀释以确保稳定性,例如,盐酸吡柔比星建议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不适宜与氯化钠注射液配液使用;环磷酰胺建议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不适宜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此外,护士还需要依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对滴速进行控制,例如,成人滴速一般控制在40~60滴/min,儿童滴速一般控制在20~40滴/min。
在实际输液过程中滴速的控制主要依靠护士通过手动调节输液器上的滑轮实现,该手动控制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输液滴速,且护士在临床工作较为繁忙时,极容易出现输液药液配伍出错、输液过程滴速过快或过慢等情况,直接影响临床医疗的目的和疗效。
目前,对于输液滴速监测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法、电容法和光电法三种。重力法是依靠悬挂在输液架上的重力传感器对其挂钩上的输液袋重量进行监测;电容法是依靠固定在莫菲氏滴管侧的电容传感器对管内电容值变化进行监测;光电法是依靠固定在莫菲氏滴管侧的光电传感器对管内光强值变化进行监测。然而上述方法只能对输液过程中的药液滴速进行检测,无法识别药液的种类,不能针对性地进行滴速监测和对药液配伍错误进行报警,无法满足对于特定药液自适应滴速监测的需求。这使得在临床工作中,仍然要依靠护士进行“三查七对”和人工调节输液器来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不能完全杜绝护理差错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输液药液识别装置及方法,可实现对输液滴速进行监控并对输液药液进行判断识别,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输液药液识别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连接有顶盖,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圆柱形空间,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圆形缺口,所述圆形缺口与圆柱形空间同心设置并形成滴管凹槽;
所述本体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微控制器和电池,所述光电传感器上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联,所述电池用于对所述光电传感器、微控制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供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莫菲氏滴管,所述圆柱形空间的直径大于所述莫菲氏滴管的直径,所述圆形缺口的直径小于所述菲氏滴管的直径,所述莫菲氏滴管设置于所述滴管凹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插入所述莫菲氏滴管内并于该端部形成滴管口,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均正对所述滴管口下端设置。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输液药液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光电传感器将药液液滴生长过程对红外光强的影响转化为光电传感器的电信号并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9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