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8555.4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勇;王永军;周建国;闫小东;温法庆;温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1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管廊 轨道交通隧道 施工结构 轨道交通 施工 地下通道 基建投资 交叉节点 交叉设置 角度空间 受力结构 管廊 管片 垂直 建设 | ||
1.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位于综合管廊的下方;
综合管廊,包括管廊和/或地下通道;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垂直或呈设定角度空间交叉设置,综合管廊高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顶部管片设置且综合管廊的受力结构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的长度方向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长度方向呈空间垂直,或二者呈设定角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的侧部在所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上方设有预留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包括底板,底板的侧部设置侧墙,且底板中间沿着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中隔墙以隔开两侧的隧道;
进一步地,所述中隔墙设有联络通道口以连通两侧的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一端为盾构始发端,另一端为盾构接收端,两端均设有盾构洞门,洞门处设置洞门封堵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综合管廊顶板和综合管廊底板,综合管廊顶板和综合管廊底板的两侧部通过第一深梁连接形成中空箱型结构,所述的中空箱型结构即为综合管廊结构;
且综合管廊一侧的第一深梁通过顶板与第二深梁连接,综合管廊另一侧的第一深梁同样通过顶板与侧墙连接,顶板与中隔墙连接,将中空箱型结构所受力传到中隔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底端距离所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中隧道顶部管片的设定距离大于等于0.45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盾构到达合建节点的接收端头,盾构接收进入合建节点内的隧道结构,盾构整环拼装管片空推通过合建结构到达盾构始发端;
盾构到达始发端盾构二次始发,盾构掘进100m或掘进完成后,拆除负环管片,并将负环管片吊出,恢复路面环境,完成合建节点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建结构施工前,需要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的方式根据所处水文地质及工程环境确定;
合建结构施工完成后,盾构接收端与基坑放坡的空间进行回填;盾构始发端沿轴线方向、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两侧及顶部分别进行回填,施工坡道按设计要求回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综合管廊已经在轨道交通隧道结构施工前已经施工完成,则根据综合管廊的底端距离所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顶部管片的最小净距确定盾构空推的技术方案;
在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结构交叉点处设有若干立柱,以提高侧墙、中隔墙的承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5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