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8435.4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6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邓明强;韦吕军;魏征宇;罗新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博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L97/02;C08K13/04;C08K7/08;C08K7/26;C08K3/04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张福敏 |
地址: | 241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内饰件 聚丙烯 碱式硫酸镁晶须 聚丙烯组合物 聚丙烯材料 气味吸附剂 木纤维粉 石墨烯 高分子材料技术 防尘效果 刚性要求 矿物填料 吸附异味 混合物 单片层 硅藻土 内饰件 润滑剂 增韧剂 重量份 除菌 触媒 无光 力学 汽车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材料,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100份;碱式硫酸镁晶须:20份‑30份;木纤维粉:10‑20份;石墨烯:1份‑2份;气味吸附剂:2份‑4份;矿物填料:4份‑5份;增韧剂:10份‑30份;润滑剂:2‑4份,本发明同时加入木纤维粉和单片层石墨烯,在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加入减轻内饰件的重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聚丙烯的力学强度,可以保证汽车内饰件的刚性要求;且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气味吸附剂为无光触媒和硅藻土的混合物,吸附异味,具有除菌效果,能满足汽车企业的气味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材料。
背景技术
聚丙烯因其具有价格低、质量轻、耐溶剂、易加工、易回收等优点,在汽车工业、家电及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具有优势的聚丙烯更具广阔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汽车工业向环保、节能、安全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聚丙烯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内饰件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1560124公开了一种活性碱式硫酸镁晶须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聚丙烯、碱式硫酸镁晶须、增韧剂、加工助剂、偶联剂、酸稀释物、热稳定剂组成,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工程部件其向轻量化发展,并有利于降低其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但是该专利中加入的酸稀释物和偶联剂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气味和VOC。
又如中国专利CN102952336 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树脂复合材料,含有30-90重量%的聚丙烯树脂、5-70重量%的微珠、0-50重量%的无机微米或纳米粒子、0-50重量%微纤维。该复合材料刚性/韧性均衡、制品表面优良且表面硬度较高、不易划伤,但由于组合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弹性体增韧剂,导致产品的热变形温度低。
又如中国专利CN102952342A公开了一种低收缩率聚丙烯组合物,主要以两种抗冲共聚聚丙烯为基础树脂,通过添加滑石粉等无机粉体、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EPDM或POE增韧剂及耐候助剂,经挤出造粒得到具有较低的收缩率、低成本、优异的刚韧平衡性能和较高的光泽性能的改性聚丙烯组合物。虽然产品的收缩率较低,但仍有提高的空间,且由于采用了滑石粉等无机粉体作填充剂,产品的刚性相对较低,不能满足汽车大尺寸的内饰件的刚性要求。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解决气味,节能环保又能保证汽车内饰件的刚性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材料,能够吸附气味,节能环保又能保证汽车内饰件的刚性要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聚丙烯:100份;
碱式硫酸镁晶须:20份-30份;
木纤维粉:10-20份;
石墨烯:1份-2份;
气味吸附剂:2份-4份;
矿物填料:4份-5份;
增韧剂:10份-30份;
润滑剂:2-4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聚丙烯:100份;
碱式硫酸镁晶须:22份-26份;
木纤维粉:14-16份
石墨烯:1.2份-1.8份;
气味吸附剂:2份-3份;
矿物填料:4份-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博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博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4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