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模扼流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8211.3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3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良太;助川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30;H01F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模扼 流线 | ||
本发明提供共模扼流线圈。在卷绕有相互捻合起来的2根线的共模扼流线圈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变换特性。共模扼流线圈(1)在包含捻线部分(19)的某一个匝中,在绕线芯2的第1侧面(10)上第1线(4)比第2线(5)靠外侧的次数与在与第1侧面(10)对置的第2侧面(11)上第2线(4)比第1线(4)靠外侧的次数相同,在绕线芯(2)的顶面(8)上第1线(4)比第2线(5)靠外侧的次数与在与顶面(8)对置的底面(9)上第2线(5)比第1线(4)靠外侧的次数相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模扼流线圈,特别是,涉及具有绕着绕线芯卷绕了处于相互捻合起来的状态下的2根线的构造的共模扼流线圈。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涉及的共模扼流线圈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4-21652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扼流线圈具有绕着绕线芯卷绕了处于第1线和第2线相互捻合起来的状态下的捻线部分的构造。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了若将第1线和第2线形成捻线部分,则能够减小第1线和第2线之间的杂散电容,并且能够抑制由第1线形成的线圈与由第2线形成的线圈间的耦合系数的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652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第1线与第2线被捻合的圈数为2圈以上(例如参照权利要求3)。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未对使第1线与第2线捻合的具体方式详细进行记载。
在为通常的双绞线电缆的情况下,线本身的强度被确保在一定程度内。但是,在为小型的线圈部件等所使用的线的情况下,与上述双绞线电缆的情况不同,捻合圈数越多,则断线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实际上,不得不使捻合的圈数在每1匝中减少为数圈左右。
因此,在第1线与第2线之间存在电气平衡恶化的可能性。若更加具体地说明,则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在截面四边形的绕线芯的周面中,在顶面上第1线靠外侧(或者成为下侧)的次数与在与顶面对置的底面上第2线靠外侧(或者成为下侧)的次数不一致,在第1侧面上第1线靠外侧(或者成为下侧)的次数与在与第1侧面对置的第2侧面上第2线靠外侧(或者成为下侧)的次数不一致。
其结果,能够在与第1线相关地形成的杂散电容和与第2线相关地形成的杂散电容之间产生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别通过第1线和第2线的信号受到影响的电感和电容相互同等地消失,该情况可能成为使共模扼流线圈的模式变换特性恶化的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欲提供在共模扼流线圈中,能够提高模式变换特性的第1线与第2线的捻合方式。
本发明涉及共模扼流线圈,具备:绕线芯,具有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的形状,并绕着上述中心轴线形成有周面,周面包括相互对置的第1面和第2面、及与上述第1面和上述第2面邻接且相互对置的第3面和第4面;第1线和第2线,绕着周面向相同方向卷绕,相互不电连接,并且具有处于相互捻合起来的状态的捻线部分。
在这样的共模扼流线圈中,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在本发明中,特征在于,在包含上述捻线部分的某一个匝中,在上述第1面上第1线比第2线靠外侧的次数与在上述第2面上第2线比第1线靠外侧的次数相同,在上述第3面上第1线比第2线靠外侧的次数与在上述第4面上第2线比第1线靠外侧的次数相同。
在本说明书中,将第1线与第2线的如下位置关系称为“具有对称性”:如上述那样,在相互对置的2个面中,在一个面上第1线比第2线靠外侧的次数与在另一个面上第2线比第1线靠外侧的次数相同。
此外,上述第1面、第2面、第3面和第4面是相对地决定的,与构成绕线芯的周面的顶面、底面和2个侧面的对应关系能够任意地选择。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包含上述捻线部分的多个匝中,在第1面上第1线比第2线靠外侧的次数与在第2面上第2线比第1线靠外侧的次数相同,在第3面上第1线比第2线靠外侧的次数与在第4面上第2线比第1线靠外侧的次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磁条的倾斜脱磁方法
- 下一篇:出入门可收纳的变压器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