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装配化施工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8200.5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曾振;郭密文;王炜;蒋力;王建伟;陈德军;赵青年;姜海龙;郝振群;张利梅;何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地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装配 施工 复合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装配化施工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一种基于装配化施工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两组支护装置和四个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护装置由上支撑连接件、下支撑连接件、锁紧机构、变向调节组件以及夹持装置组成;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支护结构需要螺栓固定的繁琐工作,实现了将传统深基坑建筑施工搭建支护结构向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改变,有利于降低施工综合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便于回收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装配化施工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装配化施工: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施工工艺技术以外装配化施工也在慢慢的渗透于建筑领域,由于传统建筑施工工期长、效率低下、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且需制造大量模具造成浪费等缺点,装配化施工综合成本低、施工作业快、品质标准统一且绿色节能环保等优点,具有传统施工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与便捷。是推动供给侧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有深基坑在搭建支护结构时,由于其支护结构安装繁琐,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并且在实用模具后不利于回收再利用,使得建筑成本增加,无法实现现代化建筑施工的转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深基坑支护结构实现装配化转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装配化施工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装配化施工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两组支护装置和四个连接杆,所述支护装置由上支撑连接件、下支撑连接件、锁紧机构、变向调节组件以及夹持装置组成;
所述上支撑连接件以及下支撑连接件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上支撑连接件和下支撑连接件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上端与上支撑连接件端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下端与下支撑连接件端部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内部固定连接有变向调节组件,所述变向调节组件上端与锁紧机构下端均活动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上支撑连接件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插接槽,所述下支撑连接件底面开设有与插接槽位置一一对应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与插接槽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外壳体、转动盘、固定杆、锥齿轮A、锥齿轮B、转轴、圆球槽、圆球体、连接块、连杆A;
所述外壳体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支撑连接件端部底面以及下支撑连接件端部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外侧活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侧与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穿过外壳体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外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两侧平行设置有两个锥齿轮B,所述锥齿轮B与锥齿轮A啮合传动,所述锥齿轮B通过转轴与外壳体内壁转动连接,在所述锥齿轮B内侧面上开设有圆球槽,所述圆球槽内活动连接有圆球体,两个圆球体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中部与连杆A外侧活动连接,所述连杆A上端与变向调节组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A下端与夹持装置上端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地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地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