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共享网络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5417.0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2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包宇;王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祥云万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 | 分类号: | H04L67/10;H04L67/12;G06Q2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马骥;南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共享 网络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共享网络,包括数据共享节点,智能合约模块,存储器。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改变或调用与第一钱包地址对应的数据资源,改变与第一钱包地址或第二钱包地址对应的通证值;根据与第一钱包地址或第二钱包地址对应的通证值,改变或调用与第一钱包地址对应的数据资源。本申请还包含通证值和账户值兑换的步骤。本申请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加了对系统使用的自动化监管和信任,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资源可伸缩性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共享网络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经济正越来越呈现指数化扩张。这种增长来自数字化驱动的生产要素向“自组织+可信任”发展的驱动,即所有交易中所需的中介越来越少,以至为零,因此提升了商业价值和创新潜力,在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社交网络以及区块链领域,都看得到这个趋势。
在传统的系统中,中心化的管理难以涵盖数字世界中所有的活动,尤其是对于系统资源的配置和管理,难以做到实时匹配,很容易形成资源冗余造成浪费;当用户数量和使用频率增加时,云端或本地都要相应增加计算,存储,通讯等硬件配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系统的技术,实现“自组织+可信任”的软硬件资源共享。本发明的系统中,分布式节点是具有软件运算,数据存储和网络通讯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分布式节点可运行数据分析算法,存储数据。客户端是具有人机交互和网络通讯能力的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等。客户端可完成向分布式节点发送数据分析请求,显示数据分析结果,上传原始数据,上传数据分析算法。本发明使用通证,激励和管理资源共享规则。通证通过智能合约在区块链公链,例如以太坊,EOS等上生成,分布式节点和客户端通过内置的相应区块链公链钱包可以获得通证和使用通证,数据透明,不可篡改。因而实现了“自组织+可信任”的资源共享。
本申请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解决传统行业的诸多挑战和创新,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中的透明度、智能程度和信任水平。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资源可伸缩性低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系统在使用中的数据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网络和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资源缺乏伸缩性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系统在使用中的数据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网络,用于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包括数据共享节点,智能合约模块,存储器;
所述数据共享节点,对应于钱包地址,用于向网络共享数据资源;
所述智能合约模块,用于按照智能合约,对所述数据共享节点的资源数据做运算,获得对应的通证值;
所述智能合约,包含用所述资源数据、钱包地址计算对应的通证值的规则;
所述存储器,用于区块链方式存储所述智能合约、钱包地址、通证值。
优选的,本申请的系统中,还包括第一服务模块,对应于第一钱包地址,用于改变数据资源。
优选的,本申请的系统中,所述规则包含:所述通证值的变化量,根据所述数据共享节点的共享时间进行累加。
优选的,本申请的系统中,所述智能合约模块包含乘法器,用于对所述资源数据做运算获得所述通证值的变化量;所述乘法器的系数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或由智能合约模块生成。
优选的,本申请的系统中,所述规则包含确定所述乘法器的系数方法,包含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乘法器的系数是资源种类的变量;
所述乘法器的系数是资源数量的变量;
所述乘法器的系数是钱包地址的变量;
所述乘法器的系数是共享时间的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祥云万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祥云万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5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节点
- 下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域名记录更新方法及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