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结构与分散液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2610.9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赵蓓瑩;黄泳彬;韩姿娴;叶佩宜;李国兴;陈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结构 分散 | ||
本揭露提供复合结构以及包含其的分散液。复合结构包含1重量份的纳米银线,以及1.2至3重量份的纳米纤维,所述纳米银线直径及所述纳米纤维直径的比例介于1:1至1:10之间。本发明的复合结构可以解决先前技术所遭遇到的分散不均、高片电阻等问题,并达到减少用量(低成本)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揭露关于一种复合结构以及包含其的分散液。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纺织品与电子组件结合为可穿戴式电子装置已成趋势。导电膜在光电产品上,如太阳能、平面显示器、电致发光组件、及穿戴式电子组件上的应用潜力大,特别是小巧轻便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已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导电薄膜要求具有透明、质轻、柔性、高导电、及低成本等特点。其中纳米银线因具有高导电度、优良光学性能、抗弯曲变形等性能,被视为理想的材料。
纳米银线随机散布于溶剂中,成膜后通过彼此间交错重叠来达到高导电性。因此,均匀度对透明导电薄膜的电阻一致性具有重大的影响性。但,其分散性不佳、堆栈程度不一致,容易导致材料电阻值不均,进而影响材料导电特性。
因此,业界需要一种新颖的复合结构,以解决先前技术所遭遇到的分散不均、高片电阻等问题,及达到减少用量(低成本)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改善的分散性的纳米银线的复合结构,以基本上克服现有技术中材料电阻值存在的缺陷。
本揭露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结构,包含:1重量份的纳米银线;以及1.2至3重量份的纳米纤维,所述纳米银线的直径及所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之间的比例介于1:1至1:10之间。
本揭露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散液,包含:1重量份的纳米银线;1.2至3重量份的纳米纤维;以及500至2000重量份的溶剂,所述纳米银线的直径及所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之间的比例介于1:1至1:10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调控纳米纤维的直径范围,搭配特定纳米银线的线径比,使纳米纤维的碳、氧、氮具有良好的作用力可互相缠绕结合,以增加复合结构间的亲和力,因此,不仅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散不均匀问题,更达到纳米银线用量低节省成本及低电阻的优势;此外,将本发明的复合结构用于智能型纺织品外层时,可达到良好的导电效果及提升透气性(高孔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纳米银线及纳米纤维的复合导电层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露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结构,包含:1重量份的纳米银线;以及1.2至3重量份的纳米纤维,其中纳米银线直径及纳米纤维直径的比例介于1:1至1:10之间。若纳米银线的重量份比例过高(即纳米纤维的重量份比例过低),则成本高且颜色深。若纳米银线的重量份比例过低(即纳米纤维的重量份比例过高),则使纳米银线间无法连结而无法导电。若纳米银线直径与纳米纤维直径的比例过高(即纳米纤维过细及/或纳米银线过粗),则纳米银线无法均匀分散在纳米纤维的载体中。若纳米银线直径与纳米纤维直径得比例过低(即纳米纤维过粗及/或纳米银线过细),则纳米纤维的不平整度增加,使得纳米银线间连接不易。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纳米银线的直径介于50nm至80nm之间,且上述纳米银线的长度介于20μm至50μm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纳米银线的长径比介于300至1000之间。若纳米银线直径过小,则纳米纤维的不平整度相对增加,使得纳米银线连接不易。若纳米银线直径过大,则纳米银线无法均匀分散在纳米纤维的载体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介于50nm至500nm之间,当纳米纤维直径落在所述范围有助于纳米银线的分散且相连(但不会自聚),帮助导电及降低片电阻值。若纳米纤维直径小于50nm,则表示纳米纤维太细承载纳米银线力不足。若纳米纤维直径大于500nm,则表示纳米纤维过粗因而使表面不平整,当纳米银线承载于纳米纤维时,纳米银线间彼此连通时要跨越的障碍高,易造成高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2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