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厂房改造中的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0501.3 | 申请日: | 201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6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曹立勇;康健文;李晓波;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联纵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5 | 分类号: | E02D29/055;E02D19/0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厂房 改造 中的 作法 地下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厂房改造中的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利用逆作法完成地下室施工后对出土口进行修补处理,其修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S1:在出土口的内壁上开设一圈的环槽;S2:利用混凝土浇筑环槽下端面以下的出土口内区域并形成下修补层,下修补层上预留上下贯穿下修补层的集水孔;S3:下修补层初凝后在环槽内设置具有吸水性能的导水件,导水件包括一根导管,导管穿过集水孔与地下室内的排水管道相连连接,导水件同时覆盖下修补层的上表面,并且将出土口上下分隔;S4:在出水口内浇筑形成上修补层。本发明具有出土口修补处更加的不易渗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厂房改造中的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逆作法是现代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其具有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大约可节省工时1/3的优点。
目前,申请公布号为CN104695445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逆作法土方开挖方法,在该方法中地下室的每层梁板结构的每层出土口平面位置渐次错开,地下室最下层正在开挖的施工层开挖出的土方堆至其上层出土口的下方,设置于每层梁板结构出土口边上的挖掘机将其出土口下方的土方挖至上层梁板结构的出土口下方形成土堆。这样最下层的施工层开挖出的土方经过挖掘机层层接力式的搬运直到运送至地下室顶层梁板结构的土方装车运走。
在施工完毕后出土口需要修补,但是出土口在修补后防水性能普遍都较差,因此出土口的修补位置非常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厂房改造中的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其优势在于出土口修补处更加的不易渗水。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厂房改造中的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利用逆作法完成地下室施工后对出土口进行修补处理,其修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出土口的内壁上开设一圈的环槽;
S2:利用混凝土浇筑环槽下端面以下的出土口内区域并形成下修补层,下修补层上预留上下贯穿下修补层的集水孔;
S3:下修补层初凝后在环槽内设置具有吸水性能的导水件,导水件包括一根导管,导管穿过集水孔与地下室内的排水管道相连连接,导水件同时覆盖下修补层的上表面,并且将出土口上下分隔;
S4:在出水口内浇筑形成上修补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出土口内壁与上修补层之间渗漏的水会被导水件所阻隔并且吸收,然后经过导管倒入至地下室内的排水管道中,进而避免了水渗漏到结构梁板的下表面上。因为导水件的边缘伸入至环槽中,因此能够确保从上修补层与出土口内壁之间的渗漏的水必定会被导水件所阻隔吸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2步骤在浇筑下修补层前,先在出土口内壁上开设开口相对的插入孔,两个开口相对的插入孔为一组,出土口内设置多组的插入孔,出土口内设置有加固筋,加固筋的两端分别插入相对的两个插入孔中,所述上修补层中设置有与下修补层中相同的加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筋作为上修补层以及下修补层的内骨架,增强了上修补层以及下修补层的强度,同时也让上修补层与下修补层与原有的梁板结构连接的更为稳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筋包括筋体以及螺接在筋体两端的延长件,所述筋体的长度短于两个相对的插入孔的开口之间的距离,所述筋体与其两端的延长件的长度总和则大于两个相对的插入孔的开口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筋体的长度短于两个相对两个插入口之间的距离,因此筋体可以进入至出土口内,然后通过旋转螺接在筋体两端的延长件,并且让延长件进入至插入孔中,即可在出土口内设置上修补层以及下修补层内的加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联纵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联纵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0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明挖段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检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