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及其检测压强与流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6418.9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婷;曹臻;陈亮;赵炅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医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朱青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渗泵 聚碳酸酯容器 微通道板 压强 丙烯酸树脂 盖板 检测 盖板中心 铜法兰 薄膜 低驱动电压 法兰中心孔 分析处理 进出液管 稳定高压 电极 出液管 待测液 第一端 高流速 进液管 丝网 覆盖 | ||
1.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一下设置的两个聚碳酸酯容器以及夹在两个聚碳酸酯容器之间的微通道板;聚碳酸酯容器的第一端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铜法兰和一个中心位置开设有盖板中心孔的丙烯酸树脂盖板,铜法兰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法兰中心孔,法兰中心孔上覆盖有铂丝网,铂丝网的边缘连接到铜法兰上;铜法兰上焊接有一个电极;聚碳酸酯容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一个丙烯酸树脂盖板;微通道板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固定在两个丙烯酸树脂盖板的盖板中心孔内;每个聚碳酸酯容器壁上均设置有一连通聚碳酸酯容器内部的进出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板薄膜电渗泵,其特征在于,两个聚碳酸酯容器通过多根金属棒穿在一起;所述法兰中心孔周围开设有多个用于金属棒穿过的棒孔,所述盖板中心孔的周围开设有多个棒孔;丙烯酸树脂盖板上的多个棒孔与铜法兰上的多个棒孔一一对应;金属棒穿过棒孔并贯穿两个聚碳酸酯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通道板薄膜电渗泵,其特征在于,金属棒外侧套箍有绝缘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通道板薄膜电渗泵,其特征在于,金属棒的数目为6根,金属棒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板薄膜电渗泵,其特征在于,微通道板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通过硅胶粘合剂粘接固定在两个丙烯酸树脂盖板的盖板中心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板薄膜电渗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板的每个微通道的直径为5μm,长度为3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板薄膜电渗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管为塑料管。
8.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检测压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通过进液管向下聚碳酸酯容器内注入去离子水至浸没微通道板,通过两电极给电渗泵加入正向电压,出液管连接的塑料管足够长且方向向上,维持电渗泵正常工作,直到出液管连接的塑料管内的水柱高度维持不变,通过固定好的直尺测量出液管水柱液面与进液管液面之间的高度差,计算得到在固定电压下单个微通道单元的最大压强。
9.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检测流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通过进液管向下聚碳酸酯容器内注入去离子水浸没微通道板,通过两电极给电渗泵加入正向电压,出液管连接的塑料管向下插入一个放在天平上的烧杯中,维持出液管上沿与进液管液面处于同一高度,即零液面高度差,测量1分钟时间内固定电压下流出液体的质量,计算得到单个微通道单元的最大流速。
10.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检测液体流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通道板的薄膜电渗泵,通过进液管向下聚碳酸酯容器内注入适量去离子水浸没微通道板,通过两电极给电渗泵加入正向电压,检测电渗泵中的液体流动方向为朝向最靠近微通道板的电极,电渗泵中的液体流动方向始终朝向最靠近微通道板的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医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医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64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