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6410.2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寇秋林;杨国勋;钟财;张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安亿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3118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车载充电装置 电路板组件 磁性组件 独立空间 分隔挡板 接收线圈 无线充电 对齐 散热基座 盖板 电能传输效率 冷却流道 散热性能 组件安装 电连接 上表面 下表面 分隔 分割 封闭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组件、散热基座、磁性组件、引导对齐组件、电路板组件和盖板;所述散热基座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分隔挡板和冷却流道,所述分隔挡板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磁性组件、引导对齐组件和电路板组件分别设于各个独立空间区域内;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分隔挡板分隔出的各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接收线圈组件、磁性组件和引导对齐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电能传输效率高,具有良好散热性能,且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储能系统通常通过220V交流电直接接入或通过电池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其实现需要连接到电力充电站的电缆及其连接器。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不方便性,同时因为接触式充电安全性低,对于环境要求高。而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作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配套零部件,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是指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利用无接触电网的方式,将220V交流电经发射线圈转换成电磁能,通过接收线圈耦合进行电能传输,并由其输出线束输出高压直流电为车载高压电池包进行充电,并通过车载充电装置与地面发射装置的通信协议保持实时交互通信。
现有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或多或少存在电能传输效率低、散热性能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能传输效率高,具有良好散热性能,且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组件、散热基座、磁性组件、引导对齐组件、电路板组件和盖板;
所述散热基座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分隔挡板和冷却流道,所述分隔挡板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磁性组件、引导对齐组件和电路板组件分别设于各个独立空间区域内;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分隔挡板分隔出的各个独立空间区域;
所述接收线圈组件、磁性组件和引导对齐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其中,磁性组件与电路板组件连接实现接收线圈组件的副边控制器功能,引导对齐组件用于引导接收线圈组件与对应的发射线圈对齐并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托盘,以及置于线圈托盘内的线圈、铁氧体组件和谐振网络匹配电容板组件;所述铁氧体组件和谐振网络匹配电容板组件通过高温背胶固定于线圈上,并利用导热灌封胶固定构成密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托盘为高磁导率线圈托盘,所述线圈由多股利兹线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开关管、电容器件、控制芯片及无线通讯模组;所述冷却流道为M形冷却流道,所述M形冷却流道对应于电路板组件上的大功率器件,以及磁性组件所在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器件直接贴附于电路板上,所述开关管由弹性压条压紧固定,所述弹性压条的一端由螺丝锁附于所述散热基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基座上还设有分别连接所述冷却流道两端的进口端接头和出口端接头,所述进口端接头和出口端接头位于散热基座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组件于所述散热基座上锁附固定后进行灌封处理。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输出接口模块,所述输出接口模块用于匹配不同规格的接口以实现与车辆的高压电池包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安亿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安亿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6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