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塑瓶和用于模制吹塑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5931.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5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长冈恭介;大桥哲也;井上良二;福岛隆史;村上洋纪;宫下岳穗;小泷靖夫;高田均;菅野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9/00 | 分类号: | B29C49/00;B29C49/06;B29C49/22;B29C49/78;B29C49/42;B41F31/02;B41J2/175;B29K23/00;B29K6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贾金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塑瓶 用于 模制吹塑瓶 方法 | ||
一种吹塑瓶和模制该吹塑瓶的方法,吹塑瓶包括外层和内层,其中内层的黑度高于外层的黑度,并且其中外层具有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L*A*B*颜色系统中的20以上且90以下的L*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塑瓶和用于模制吹塑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7-113933中讨论的注射吹塑成型为一种模制方法。在注射吹塑成型中,首先模制试管形预成型件。然后,通过将空气吹入被加热的预成型件中并将充气的预成型件压靠在模具的内表面上,而将预成型件模制成所需的形状。吹塑瓶以此种方式制造。
注射吹塑成型也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的多层预成型件来进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179810讨论了使用多层预成型件的注射吹塑成型,其中将诸如碳黑的红外吸收材料添加到内层以减小内层和外层之间的温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吹塑瓶包括外层和内层,其中内层的黑度高于外层的黑度,并且其中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L*a*b*颜色系统中,外层的L*值为20以上且90以下。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各自示出根据本主题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预成型件的图。
图2A和图2B是各自示出根据本主题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预成型件的图。
图3A和图3B是各自示出根据本主题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吹塑瓶的图。
图4A和图4B是各自示出根据本主题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墨盒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179810中讨论的方法难以稳定地模制吹塑瓶。本发明旨在提供通过注射吹塑理想地模制的多层吹塑瓶。
首先将参考图1A和图1B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吹塑瓶的预成型件。图1A和图1B示出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预成型件1的视图。预成型件1是具有带底部的试管形状的多层预成型件。预成型件1形成为具有多层构造的横截面,并且包括两层或更多层,所述层至少包括外层预成型件4和内层预成型件5。如本文所用,外层预成型件4是指包括多层预成型件的外壁表面的层(最外层)。内层预成型件5是指包括多层预成型件的内壁表面的层(最内层)。外层预成型件4和内层预成型件5可以通过粘合剂或通过预成型件的物理性质结合。外层预成型件4和内层预成型件5可以不结合,并且可以配置成使得两个预成型件可以自由地分离,例如当内层预成型件5变形时。
用于制造多层预成型件1的方法的示例包括这样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外层预成型件4通过注射成型来模制,所获得的外层预成型件4放置在模具中,内层预成型件5通过嵌件成型来模制。另一个示例是这样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内层预成型件5通过注射成型来模制,外层预成型件4通过双色成型来模制。又一个示例是这样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外层预成型件4和内层预成型件5通过嵌件成型或压缩成型单独模制,并且内层预成型件5装配到外层预成型件4中。
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预成型件1被放置在吹塑载体上。然后将外层预成型件4和内层预成型件5加热到它们各自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高于它们各自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通过使用插入模具中的拉伸杆轴向拉伸预成型件1的内部。在加热的同时,将约30个大气压的空气吹入预成型件1中,以将整个预成型件1模制成瓶形状。在加热过程期间,预成型件1在吹塑载体上不断旋转以确保对称的热分布,并且预成型件1的待拉伸的部分通过使用加热器从外部直接加热。通过使用鼓风机将空气施加到外层预成型件4的表面,使得热量更均匀地传导到内层预成型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5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