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往复运动物体加阵列弹簧的储能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5520.7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7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林波 |
主分类号: | F03G1/00 | 分类号: | F03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物体 循环往复运动 储能 往复运动行程 阵列弹簧 弹簧 储能原理 弹簧受力 端点聚集 发电过程 静止物体 能量储存 外界电力 运动行程 中间阶段 势能 累加 动能 发电机 变形 储存 发电 驱动 | ||
一种循环往复运动物体加阵列弹簧的储能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是:用外界电力驱动某物体作循环往复运动,并在每次往复运动中,利用此运动物体上的弹簧受力机构,将分布固定在上述运动物体周边静止物体上的弹簧,一根根或一组组地累加进行弹簧的弹力变形,使该运动物体在其每次往复运动行程的端点聚集愈来愈大的势能,在其每次往复运动行程的中间阶段达到愈来愈大的动能,并将能量储存在该运动物体的运动行程中;其储能原理与荡秋千相类似;通过这种往复运动,将其储存的能量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以便完成其储能/发电过程。
技术领域
电力储能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储能是能源革命的重大关键支撑技术,是国家的重大迫切需求,但目前却遭遇了技术瓶颈。我国每年白白扔掉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为1.6个三峡水电站的全年发电量。没有足够的大规模储能电站,就意味着绿色能源无法大规模推广利用。“储能就是未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的储能技术无疑是最理想的。但至今还没有一种储能技术完全满足这些条件。《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解析:五种储能技术需要突破现状》的文章指出:“尽管发展势头积极向好,但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储能项目仍处于示范阶段,未达到商业化应用,能实现盈利的项目少之又少。储能行业想要取得长足发展,进而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还需要切实解决一系列问题。重点包括三个方面:在经济性层面,如何提升储能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政策层面,如何构建合理的市场机制;在技术层面,如何解决储能的安全性和污染等问题…..电力储存现在还没有出现突破性技术,虽然出现了很多化学储能方式,但现在看到的这些技术未必会是未来的主流路线,将来一定会出现带领储能突破的技术,就像存储芯片带来的智能手机革命…..我们需要储能,我们迫切需要储能,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技术,但我们相信储能革命一定会到来,储能装机容量一定会有大的发展,电力一定会被大规模、可利用、可接受地储存起来” 。
作为大规模势能储能,抽水电站和空气压缩是目前仅有的两种技术方案。其不足之处在于: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受地理位置和生态问题制约而难以推广。
储能的本质是通过能量转换实现电能可控聚集和释放。但一般情况下,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能量转换过程中,其能量的运动方向总是耗散而非聚集的。因此,欲将电能储存起来,就必须专门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容器”,例如:势能形式的水库洞穴、动能形式的飞轮、化学能形式的电池、热能形式的熔液输送存储装置…..等等,并将电能聚集存储在上述各种“容器”中。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常识,也是我们长久以来苦心钻研的技术路线和恒久方向。
但是,长期的储能实践和理论分析都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迄今为止,一切仅为储能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各种“容器”,最终都很难完全满足大规模、低成本、安全、高效、无污染、随时就地将各种电能储存起来和释放使用的理想要求。原因在于:储能必先耗能,必有“容器”;如果我们制造“容器”和耗能的目的仅为储能的话,那么无论我们采用何种储能方式,储存一度电比生产一度电的成本要大得多,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讲,储能是非常赔本的买卖。但是,如果我们制造“容器”和耗能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其它的大规模日常需求(例如物资运输和人员出行),储能仅是其附带目的之一的话,那么储能“容器”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便可小到忽略不计。储存一度电比生产一度电的成本就要小得多,其储能规模却要大得多。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林波,未经徐林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55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