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杂铜丝回收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2434.0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7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阙龙翔;韩艺娇;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卓翔铜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F23G5/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44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丝 撕碎 热解 加热炉 备用 冷却 处理工艺 铜丝回收 物料通过 筛选 烘干 喷淋 装罐 分类 单轴撕碎机 回收 比重差异 打包入库 回收工艺 加热处理 皮带输送 热风烘干 筛选设备 滚筒式 台车式 出炉 分拣 双轴 线径 加热 废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杂铜丝回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分拣:将待处理的铜丝原料按照不同的线径规格进行分类备用;撕碎:将分类后的原料先后加入双轴与单轴撕碎机机内进行两次撕碎处理后备用;装罐:将撕碎后的铜丝均匀的置于热解熔析罐内备用;热解:将热解熔析罐送人台车式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处理,控制加热炉的温度为800‑900℃,加热时间为1‑2小时;冷却:出炉后物料进入喷淋房进行喷淋冷;烘干筛选:冷却后物料通过皮带输送进入滚筒式热风烘干筛选设备,物料通过比重差异实现铜段筛选,最后成品打包入库。本发明通过将废弃的铜丝进行分类、撕碎、装罐、热解、冷却、烘干筛选的回收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含杂铜丝的回收效率和回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材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杂铜丝回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铜漆包线是电机、马达、家用电器、电子仪表电磁绕组的主要和关键原材料。现在中国家电工业、电子信息、通讯行业的高速发展,漆包线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漆包线生产大国。然而,中国是缺铜的国家,废旧金属回收杂铜再生利用,占铜生产的比重日益增加,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尚无积极的处理办法,大部分是直接加入竖炉、反射炉燃烧,但这些方法处理漆包线的烧损较大,直接影响回收率,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少量已有的处理工艺存在操作繁琐、复杂、回收效率低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含杂铜丝回收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杂铜丝回收处理工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铜丝回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分拣:将待处理的铜丝原料按照不同的线径规格进行分类备用;
(2)撕碎:将步骤(1)分拣后的原料加入双轴撕碎机内进行一次撕碎处理,再将排出的物料加入单轴撕碎机内进行二次撕碎处理,再将排出的物料加入单轴撕碎机内进行二次撕碎处理后备用;
(3)装罐:将步骤(2)撕碎后的含杂铜丝均匀的置于热解熔析罐内;
(4)热解:将步骤(3)撕碎后的铜丝置于热解熔析罐内,并将热解熔析罐吊置在台车式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处理,控制加热炉的温度为800-900℃,加热时间为1-2小时;
(5)冷却:将步骤(4)热解完成的铜丝出炉进行喷淋冷却处理;
(6)烘干筛选:将步骤(5)冷却完成的铜丝加入打散机内,将相对成团的铜段料打散拨开送入进料皮带,然后送入烘干筛选设备中,物料在滚筒内进行抛洒与掷落通过滚筒内的热气流让比重轻的杂质随气流运动最终与铜段实现分离,含灰气流通过管道输送至布袋收尘器中将灰杂收集,分离后的产品通过出料皮带及磁滚除铁杂,最终打包入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废弃的铜丝进行分类、撕碎、装罐、热解、冷却和筛选的回收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铜丝的回收效率和回收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铜丝回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分拣:将待处理的铜丝原料按照不同的线径规格进行分类备用;
(2)撕碎:将步骤(1)分拣后的原料加入双轴撕碎机内进行一次撕碎处理,再将排出的物料加入单轴撕碎机内进行二次撕碎处理,再将排出的物料加入单轴撕碎机内进行二次撕碎处理后备用;
(3)装罐:将步骤(2)撕碎后的含杂铜丝均匀的置于热解熔析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卓翔铜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市卓翔铜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2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