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矩形环管式振荡水柱对称翼透平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0986.8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9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必军;梁贤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B13/24 | 分类号: | F03B1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王家鸣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环管式 振荡 水柱 对称 透平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环管式振荡水柱对称翼透平发电装置,包括矩形浮力舱、甲板、矩形环管、发电机、对称翼透平和导流体;甲板设置在矩形浮力舱的上部,为一水平板,矩形环管包围在矩形浮力舱上下方向的四周;矩形环管以矩形浮力舱为参照,分为左侧管、右侧管、上部管和下部管;左侧管与右侧管对称;发电机、对称翼透平和导流体装在上部管内部;对称翼透平位于上部管的中心处,发电机与导流体分别位于对称翼透平的两侧;矩形环管整个管道处于密封状态,矩形环管内充填有液体介质及空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转换效率高、维护方便、可调装置固有频率及减轻拖航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波浪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矩形环管式振荡水柱对称翼透平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波浪能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由于波浪能不稳定、海洋环境恶劣、海水腐蚀、海生物附着等因素,开发利用海洋波浪能成本高昂。这些成本主要表现在装置的材料成本、建造成本、转换机构成本、投放、运输和回收成本、锚泊成本、维护成本等。
目前波浪能利用技术种类繁多,漂浮式波浪能利用技术因其适应面广而成为研究的主流,绝大部分漂浮式技术可分为3大类:漂浮振荡水柱技术、漂浮越浪技术和漂浮振荡浮子技术,如图1所示。漂浮振荡浮子技术是利用波浪推动一个浮体相对另一个浮体(支撑平台)平动或转动转换能量,即波浪能首先转换为浮体运动的机械能,然后通过液压系统或直线发电系统或机械机构转换为电能。基于该技术发展的装置必须是双(多)浮体并且潜入或半潜入海水中,这一特点意味着材料利用率低(双或多浮体)、浮体间相互作用问题不可避免、海生物附着影响大、投放时间长(浮态调节需要时间和设备),易出机械故障,难以维修,其性价比受技术路线影响提高有限。漂浮越浪技术是利用波浪的爬升作用,把波浪能转换为海水的势能,基于该技术发展的装置特点是单浮体(承载平台),装置要承担转换载体(海水)的重量,因此其结构规模庞大、强度要求高,在风、浪和流的共同作用下,系泊系统复杂、投资大,水轮机同海水接触,受海生物附着影响大,发展缓慢。漂浮振荡水柱技术是在结构物内设置腔体,利用腔体里的水柱推动空气运动,运动的空气推动空气透平和发电机输出电能。常见的腔体形式为直管、弯管或斜管,腔体一端潜入海水,另一端收缩后安装空气透平和发电机,空气透平和海水之间形成一气室。该技术特点是单浮体,材料利用率高,不存在相撞问题,空气透平和发电机位于水面上不受海水和海生物影响,维修方便。漂浮振荡水柱技术有静止型和运动型两种。漂浮静止型振荡水柱技术浮体基本不动,腔体内水柱的运动主要靠波浪直接作用产生,比如日本的“巨鲸”号装置,这类技术能量转换效率不高。现有波浪能利用技术中存在建造成本高、海洋工程费用高、安全性不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矩形环管式振荡水柱对称翼透平发电装置,它属于漂浮运动型振荡水柱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矩形环管式振荡水柱对称翼透平发电装置,包括矩形浮力舱、甲板、矩形环管、发电机、对称翼透平和导流体;所述甲板设置在所述矩形浮力舱的上部,为一水平板,所述矩形环管包围在所述矩形浮力舱上下左右四周;所述矩形环管以所述矩形浮力舱为参照,分为左侧管、右侧管、上部管和下部管;所述左侧管与所述右侧管对称;所述发电机、对称翼透平和导流体装在所述上部管内部;所述对称翼透平位于所述上部管的中心处,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导流体分别位于所述对称翼透平的两侧;所述矩形环管整个管道处于密封状态,所述矩形环管内充填有液体介质及空气,形成气液共存的环境,所述矩形环管内气压在装置静止时与大气压相同;所述矩形环管连接有用于调节液体介质质量的抽排液体系统;充填在所述矩形环管内的液体介质,在所述左侧管内形成左侧液体柱,在所述右侧管内形成右侧液体柱,所述左侧液体柱上方的左侧管内部空间为左侧气室,所述右侧液体柱上方的右侧管内部空间为右侧气室;当波浪作用于本装置上时,本装置纵摇往复运动,所述矩形环管内的液体柱会产生往复运动,推动所述矩形环管内的空气往复运动,从而推动所述对称翼透平向一个方向旋转,驱使所述发电机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0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波浪净化水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电站的水电联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