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抛光夹持组件、等离子抛光机及其抛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6246.7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1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贺赟晖;孙渤;赵福臣;初奇;余国红;刘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亚洲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具 等离子抛光机 导电装置 抛光 导向装置 锁紧装置 等离子抛光 悬臂自由端 夹持组件 悬臂连接 悬臂 安全隐患 方向移动 工作效率 抛光过程 锁紧运动 导体 电接触 相分离 移动 解锁 牢度 悬挂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抛光夹持组件,包括挂具,所述挂具上设置有导体;所述挂具用以悬挂待抛光的工件;还包括悬臂、导电装置、锁紧装置、导向装置;所述悬臂的一端为悬臂连接端、其另一端为悬臂自由端;所述悬臂连接端连接在等离子抛光机的机架上,所述悬臂自由端安装有所述导电装置;所述挂具与所述导向装置配合,能沿着所述导向装置的导向方向移动;所述锁紧装置锁紧运动用以带动所述挂具移动至其与所述导电装置电接触,所述锁紧装置解锁运动用以带动所述挂具移动至与所述导电装置相分离。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等离子抛光机以及等离子抛光机的抛光方法。本发明具有提高挂具安牢度、减少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提高抛光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等离子抛光夹持组件、等离子抛光机及其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等离子抛光原理是指将待抛光的工件与抛光液中通电脱离的金属离子吸附在工件表面,使得待抛光的工件其凸起处电流冲击高而进行去除,通过电流流动,使得凹凸不断变化,实现工件其粗糙表面逐渐被整平。
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抛光工艺是通过将挂架待抛光的工件悬挂在等离子抛光机的机架上,并将待抛光的工件的待抛光面浸入至等离子抛光机的抛光溶液槽中,通过接通电源,使得与电源阳级连通的待抛光的工件通与电源阴级连通的抛光溶液槽形成闭合回路,进而实现对待抛光的工件的抛光处理。
为了方便挂架的更换,目前工厂使用的挂架多采用卡合的方式实现其与等离子抛光机的可拆卸连接。由于工厂实际使用加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等离子抛光机其功率均较大、电压较高,导致挂架在工作及更换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以及工作效率。其一,工件在抛光过程中,卡合的方式可能导致挂架产生晃动的技术问题,从而造成接触面的材料烧蚀氧化或者飞溅,也会影响抛光的平滑效果。其二,挂架的更换通常是在抛光工作区域中进行,操作人员更换挂架时,可能会出现挂架掉落至抛光液中,甚至导致蒸汽烫伤等一系列问题。其三,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挂架本身是带电的,如不进行断电更换,容易产生触电等危险,如进行电源切断处理,则影响工作的流水连续性,尤其是对同一批号的工件进行连续抛光时,多次通断电源,极大影响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挂具安牢度、减少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提高抛光工作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等离子抛光夹持组件,包括挂具,所述挂具上设置有导体;所述挂具用以悬挂待抛光的工件;还包括悬臂、导电装置、锁紧装置、导向装置;所述悬臂的一端为悬臂连接端、其另一端为悬臂自由端;所述悬臂连接端连接在等离子抛光机的机架上,所述悬臂自由端安装有所述导电装置;所述挂具与所述导向装置配合,能沿着所述导向装置的导向方向移动;所述锁紧装置锁紧运动用以带动所述挂具移动至所述导体与所述导电装置电接触,所述锁紧装置解锁运动用以带动所述挂具移动至所述导体与所述导电装置相分离。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为伸缩杆,所述挂具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伸长或者收缩运动用以分别带动所述挂具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导电装置。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为滑轨,所述挂具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挂具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滑动配合地穿入至所述滑轨中;在所述滑轨中远离所述悬臂自由端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通孔为异形孔,包括主孔部以及与所述主孔部连通的卡孔部;所述主孔部滑动至所述缺口处能致使所述主孔部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卡孔部卡合在所述缺口上。
优选地,所述通孔内嵌有绝缘环。
优选地,所述导电装置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的外围包裹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手柄、压紧件、推离件;所述旋转手柄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所述旋转手柄转动带动所述压紧件、推离件同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6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打磨夹具
- 下一篇:套筒式进给支撑装置及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