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力面组合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4698.1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汪恩辉;刘杰;张超;何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28 | 分类号: | B21C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横梁 下横梁 上扣 下扣 驱动装置 承力面 拉伸机 上钳口 上斜楔 下钳口 下斜楔 组合梁 方向定位 拉伸方向 宽厚板 拉力柱 上导槽 下导槽 小拉力 横梁 短料 机头 空腔 拉伸 压紧 铸造 支撑 运输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力面组合梁,上横梁和下横梁通过若干大拉力柱进行连接,用支撑块对其进行高度方向定位,上横梁与下横梁的内部形成带斜面的空腔,上导槽安装在上横梁内部的斜面上,上钳口驱动装置连接上钳口,下钳口驱动装置连接下钳口,下导槽安装在下横梁内部的斜面上,上扣梁和下扣梁通过小拉力柱进行连接,上斜楔连接上横梁和上扣梁,下斜楔连接下横梁和下扣梁,分别用上斜楔和下斜楔对上横梁和上扣梁、下横梁和下扣梁进行拉伸方向的定位并压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重型拉伸机机头零件铸造及加工运输的难度,实现了大吨位、宽厚板、重型拉伸机对短料的拉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承力面组合梁。
背景技术
拉伸作为有色及黑色金属生产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力拉伸机设备主要用于有色或黑色金属板带材、管棒型材等的拉伸,通过使金属产生一定的伸长量,不仅对材料起到了一定的矫直和矫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善了金属内部的应力分布,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机用于夹紧拉伸的机头有几种主要结构形式:一是整体的铸锻件,其特点是刚性好但加工困难,常用于小型拉伸机;二是C形板式组合机头,其特点是采用C形板与梁的组合式结构,加工方便且加工精度高,但由于热轧厚钢板产品(用于加工成C形板)的厚度及宽度受到限制,所以这种结构常用于中型拉伸机;三是用于重型拉伸机的组合梁式机头,其特点是机头采用梁的组合形式,解决了单体设备铸造、加工运输等难题;但是由于重型拉伸机承载大导致梁的受力巨大,故其梁的组合形式为竖直叠加结构,由此产生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对短料进行拉伸。对于因生产条件限制(炼钢炉、铸锭等)无法使用拉伸机进行倍尺生产的生产线来说,无法拉伸短料是其致命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整条生产线的运行。目前大吨位、宽厚板、重型拉伸机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无法对短料进行拉伸,无论是国内和国际上都尚未解决此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力面组合梁,本发明解决了大吨位、宽厚板、重型拉伸机无法拉伸短料的技术难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重型拉伸机机头零件铸造及加工运输的难度,实现了大吨位、宽厚板、重型拉伸机对短料的拉伸。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横梁和下横梁通过若干大拉力柱进行连接,用以承受拉伸力沿竖直方向产生的分力,用支撑块对其进行高度方向定位,通过对大拉力柱施加预应力以减小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开口变形;上横梁与下横梁的内部形成带斜面的空腔,上导槽安装在上横梁内部的斜面上,上钳口驱动装置连接上钳口,下钳口驱动装置连接下钳口,上钳口驱动装置驱动若干上钳口沿上导槽进行滑动;下导槽安装在下横梁内部的斜面上,下钳口驱动装置驱动若干下钳口沿下导槽进行滑动,上下两组钳口同时动作以实现机头对拉伸工件的夹紧及松开;上扣梁和下扣梁通过小拉力柱进行连接,上斜楔连接上横梁和上扣梁,下斜楔连接下横梁和下扣梁,分别用上斜楔和下斜楔对上横梁和上扣梁、下横梁和下扣梁进行拉伸方向的定位并压紧,从而形成了上、下两个承力面用以承受拉伸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承力面组合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承力面组合梁侧视图;
图3是承力面组合梁中上扣梁的立体图。
图中:1.上横梁;2.上扣梁;3.下扣梁;4.下横梁;5.大拉力柱;6.小拉力柱;7.支撑块;8.上导槽;9.上钳口;10.上斜楔;11.上钳口驱动装置;12.下钳口驱动装置;13.下斜楔;14.下钳口;15.下导槽;16.拉伸工件;17.承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上横梁1和下横梁4通过若干大拉力柱5进行连接,用以承受拉伸力沿竖直方向产生的分力,用支撑块7对其进行高度方向定位,通过对大拉力柱5施加预应力以减小上横梁1和下横梁4的开口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4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件组合梁
- 下一篇:一种拉丝模具几何尺寸确定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