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0848.1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9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冯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6F3/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523851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幕 显示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用户开启健康模式;收集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屏幕时的用户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搭载所述屏幕的终端执行渐变操作,渐变所述屏幕显示内容。本发明通过收集特定用户使用屏幕时检测用户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时间这些特征信息,针对性地进行屏幕渐变操作,渐变屏幕显示内容,通过渐变的方式慢慢调整屏幕字体或者图像的大小,实现屏幕显示的画面缓慢变化,用户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变焦去适应这种变化,防止用户的眼睛一直注视屏幕产生视疲劳,同时不需要打断用户使用屏幕而影响其使用的流畅性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显示屏幕作为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输出装置,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频率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用户的视力危害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几乎是中国人口总数量的一半,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更是高居世界第一。近视率逐年攀升,视力问题越来越低龄化,而人们对手机这些电子产品的需求不可或缺,已经很难再通过降低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来保护自己的视力,于是,通过改进现有的显示技术来降低显示屏幕对用户的眼睛的伤害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用户在使用显示屏幕时,不知不觉地长时间注视屏幕上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眼睛长期处于固定焦距状态,眼部肌肉一直处于固定的伸缩状态,这样长时间的注视导致用户的眼部肌肉疲劳,瞳孔变形,进而引发近视。现有的技术为了降低用户长时间注视屏幕的时间,通过控制用户使用屏幕的时长来防止用户过长时间注视屏幕,每隔预定时间,当设备检测到某一用户对屏幕注视时间达到预定时长时,向用户发出提示,辅助用户及时发觉眼部肌肉疲劳,并提供缓解疲劳的模拟图片。
但是现有技术也有一些缺陷,当用户需要长时间专注地使用屏幕时进行工作或者学习时,这种每隔预定时间打断一次的保护方式,非常容易造成用户的思路被打断,从而影响工作或学习效率,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很大影响。如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在不打断用户连续使用屏幕的同时保护用户的眼睛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系统,通过收集特定用户使用屏幕时检测用户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注视屏幕时间这些信息,针对性地进行屏幕渐变操作,渐变屏幕显示内容,通过渐变的方式慢慢调整屏幕字体或者图像的大小和角度,实现屏幕显示的画面缓慢变化,用户的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变焦去适应这种变化,这样既防止了用户的眼睛一直注视屏幕产生视疲劳,也避免了打断用户使用屏幕而影响其使用的流畅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显示的方法,包括步骤:
用户开启健康模式;
收集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屏幕时的用户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搭载所述屏幕的终端执行渐变操作,渐变所述屏幕显示内容。
具体地,用户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可以开启一种健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搭载屏幕的终端收集当前用户的一些特征信息。这些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来对当前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调取用户在系统中已经存储的信息,通过用户已经存储的信息调用相应的渐变操作模式。渐变操作模式包括当前用户对应的渐变操作开始时间,以及各个时间对应的画面渐变方式、渐变幅度。
优选地,在用户未开启健康模式时,也可以对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对当前用户的特征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模式。如此,在用户启动健康模式时,所述终端立即调取其个性化的健康模式,调取符合其个性化设置的渐变操作模式对屏幕的显示内容进行渐变。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显示的方法,所述收集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屏幕时的用户特征信息包括:
收集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屏幕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