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漏液检测报警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30215.0 | 申请日: | 2019-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6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肖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肖俊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2;H01M10/4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63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王少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振弹簧 隔板 上盖 报警装置 漏液检测 锂电池 托板 警报器 温度传感器 锂电池本体 备用电池 电池保护 警报声音 内部设置 上端固定 外壳内部 卡扣锁 上表面 铰接 漏液 下端 电池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漏液检测报警装置,涉及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的顶部铰接有上盖,上盖与外壳之间固定安装有卡扣锁,外壳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与外壳底部的缝隙之间固定安装有备用电池,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振弹簧,第一隔振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的顶部放置有锂电池本体,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振弹簧,第二隔振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外壳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在外壳的内部设置PH传感器,通过PH传感器检测外壳内部的PH值,如果电池发生漏液,PH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然后通过警报器发出警报声音进行提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漏液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大部分都使用的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源,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锂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目前锂电池出现最严中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电池漏液,一个是电池高温,这两个都有可能会引发电池爆炸的危险,所以亟待设计一种锂电池的漏液报警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漏液检测报警装置,具备电池漏液报警并且具有减震散热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电瓶车锂电池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电池漏液报警并且具有减震散热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漏液检测报警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铰接有上盖,所述上盖与外壳之间固定安装有卡扣锁,所述外壳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外壳底部的缝隙之间固定安装有备用电池,所述外壳的外部右侧固定安装有DSP控制器,且DSP控制器与备用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振弹簧,所述第一隔振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放置有锂电池本体,且锂电池本体与DSP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振弹簧,所述第二隔振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外壳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PH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均通过A/D转换器与DSP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外部左侧且DSP控制器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警报器,且警报器与DSP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外部左侧固定连接有透明观察盒,所述透明观察盒的上端塞有密封塞,所述透明观察盒的内部放置有PH试纸,所述外壳的左侧壳体对应透明观察盒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的内部左右两侧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散热管,且散热管穿过外壳的壳体,所述散热管的内部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且伺服马达与DSP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伺服马达的旋转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散热管的出口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上盖的盖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导线孔,且导线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备用电池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托板的板体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锂电池本体的底部嵌入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条。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托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轮槽,所述轮槽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轮,且滚轮与外壳的左右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且锂电池本体的左右两侧与限位柱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肖俊,未经刘肖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