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9124.5 | 申请日: | 201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泓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李红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生化沉淀池 上层液 回用 排出 脱磷 下层 生化 剩余活性污泥 方法和装置 电解处理 污泥处理 污泥减量 污泥浓缩 在线处理 减量化 稳定化 无害化 可用 脱氯 电解 肥料 回收 | ||
本发明主要公开了一种污泥减量方法和装置。利用设备将生化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在线处理,回用至生化段;将生化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浓缩,得到上层液和下层污泥;将上层液脱磷处理,下层污泥电解处理。电解后的污泥经过脱氯脱磷处理后回用至生化段。最终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的目的,并同时对污泥进行了充分利用,回收的磷可用作肥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环保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水被处理,随之而来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物。譬如,在高浓度重金属含量的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物化方法被广泛始终。在物化处理技术中,重金属通过化合物沉淀或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从污水中转移至污泥中,压滤后的泥饼填埋至地下或焚烧,上清液再经过生物处理或物化的方法处理。在微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利用BOD的过程中,大量的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并进行周期性繁殖,微生物数量达到平衡程度后,微生物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增加,部分微生物死亡。死亡的微生物和未被微生物代谢的惰性不可降解的固体(如难降解固体有机物、沙粒),经检测,南方地区的城镇污水厂的污泥有机质均在30%-60%之间,同时含有不同程度的汞、砷、隔、铬、铅等重金属。
现行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加药压滤脱水、厌氧消化后脱水等,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农用、焚烧、堆肥、造砖等。加药压滤脱水往往通过加入石灰等脱水剂降低污泥中的含水率,这种方法造成了污泥增量10%-30%,而且经石灰脱水压滤后污泥由于其有机质含量偏低,只能用于填埋。厌氧消化通过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污泥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分解矿化,这种方法可以去除30%左右的有机物,但是厌氧消化的反应时间长、投资大,运行受环境影响较大且消化污泥不易沉淀。
单方面的污泥处理也不是最优解,污泥中含有的丰富有机营养物质也未被充分利用,甚至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找到一种处理工艺来对污泥进行更为充分全面的处理使其减量,稳定,无害,以及对其中有益成分的充分利用十分重要。
同时根据处理方法设计一种对污泥最大化的分解利用以及无害化的设备用于实施所述污泥处理方法也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不足以及污泥所含资源利用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污泥处理设备解决现有设备对污泥的处理不彻底,无害化不充分,以及利用率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生化沉淀池排出的污泥进行浓缩,得到上层液和下层污泥;
将上层液脱磷处理,下层污泥电解处理;
电解处理后的污泥进行脱氯处理,得到脱氯上层液及脱氯下层污泥;
脱氯上层液经沉淀后返回至生化段,沉淀做磷肥,脱氯下层污泥直接循环至生化池;
由所述污泥生化处理至所述脱氯处理构成的循环包括至少一次循环。
优选地,所述浓缩处理方法包括向经所述沉淀处理后的污泥中加入絮凝剂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絮凝剂包括PAM。
优选地,用于所述脱磷处理的脱磷剂包括氯化钙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用于实施所述的污泥处理方法,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如下装置:包括如下装置:污泥浓缩池、电解槽、脱氯设备和脱磷池;
所述生化前处理设备用于将污水初步处理得到的污泥导入生化处理设备中;
所述生化处理设备用于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泥导入污泥浓缩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泓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泓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9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