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8416.7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冯长海;孙西钊;王震;臧蒙;朱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N1/14;C12N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陈少凌;郭国中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状真菌 延伸槽 玻片 装载 培养装置 外围凹槽 中央凹槽 主体凹槽 改良 对角 空间压缩 平面成像 形态结构 真菌培养 真菌生长 盖玻片 染色 真菌 边角 染液 湿盒 显微镜 狭窄 清晰 观察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装载玻片,盖玻片和湿盒;所述装载玻片中间设有中央凹槽,所述中央凹槽外环设有外围凹槽,所述外围凹槽具有主体凹槽、位于主体凹槽的边角且与装载玻片边缘相连通的第一延伸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延伸槽成对角的第二延伸槽。本发明的装置将真菌培养空间压缩在狭窄的玻片内,限制了染液流动的速度,真菌生长可呈现在一个平面内,丝状真菌染色后的形态结构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且平面成像清晰,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小培养:即玻片培养,是相对于用培养皿或试管进行真菌大培养的方法而言,小培养能够有效地观察真菌产孢现象。
自1932年Emile Rivalier和S.Seydel发明了小培养技术后,小培养技术不断得到改进,目前国内钢圈法小培养和方块法小培养较常用,但基本都是在载玻片平面上捕获真菌。
现有的小培养装置中真菌生长的空间较大,真菌生长时不易粘附在载玻片上,且染色时染液的流动极易破坏丝状真菌的形态、结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完整的真菌平面图像。
通过对现有专利文献的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72101284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型真菌菌丝培养载玻片,包括:载玻片和培养巢;所述载玻片中央设置有培养巢;所述载玻片长和宽是76x26mm;所述培养巢长4cm、宽2cm、深0.05cm,该巢能容纳PDA培养基400微升。该大型真菌菌丝培养载玻片能够在载玻片上的培养巢培养菌丝,并且靠中间的培养巢来确定培养基的厚度,使菌丝在培养巢上面自然生长蔓延,培养出的菌丝比较薄,适合显微观察;同时能提高显微观察大型真菌菌丝的效果,使观察效果更清晰。然而,此装置的适用对象是大型真菌,虽然在培养皿中培养时是密闭式操作,但真菌的生长仍然是开放式的,若用于临床病原性丝状真菌的培养,则揭开培养皿盖镜检观察时会破坏丝状真菌的培养环境,导致污染环境,生物安全风险太大,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培养过程中丝状真菌菌丝高出培养巢时才能粘附在载玻片上,培养巢上方菌丝产孢量远远多于载玻片上的菌丝产孢量,因此,观察丝状真菌粘附在载玻片上的孢子形态、孢子排列方式还需要排除培养巢上方丝状真菌和观察方法的干扰:直接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在培养巢上方加盖片镜检又会引起盖片对孢子排列方式的破坏;400微升培养基相对于微型丝状真菌来说仍然量很大,丝状真菌产孢的时间缩短的机率不大;由于生物安全的要求,载玻片上菌丝产孢过程不能每日显微镜下进行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观察等。
申请号为201210001981.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丝状真菌显微形态观察的制片方法;首先在水琼脂培养平板上挖取一个凹槽,移除凹槽内的培养基;再将一块尺寸小于凹槽的水琼脂培养基块放置在凹槽内,挑取待鉴定真菌培养物接种于位于凹槽内的水琼脂培养基块朝上的一面,然后将无菌盖玻片盖于水琼脂培养基块上;盖上培养皿盖,密封后于室温下培养,培养结束后取出盖玻片,制作成真菌的观察载玻片。然而,此方法两次切割琼脂块,尤其是将0.4×0.4cm大小琼脂块置于1.6×1.6cm大小琼脂块空缺中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容易造成其它微生物的污染;20ml培养基倾注于9cm直径大小的培养皿中会产生3~4cm大小的琼脂厚度,若直接显微镜下观察,会出现明显的真菌菌体立体图像,真菌菌体的平面成像感差;充足的营养物质(培养基)不能缩短丝状真菌产孢的时间;将盖片从培养基上揭离和将盖片重新置于载玻片上都会对孢子的排列方式造成破坏,影响丝状真菌的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小培养装置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完整的真菌平面图像的缺陷,提供一种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将真菌培养空间压缩在狭窄的玻片内,限制了染液流动的速度,真菌生长可呈现在一个平面内,丝状真菌染色后的形态结构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且平面成像清晰,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效果较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8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分隔式全混合厌氧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混合微生物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