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6135.8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裴行凯;杨德春;农兴中;麦家儿;史海欧;王建;黄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00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轨顶风道 车站 风道底板 主体侧墙 风道 挂梁 预埋 施工 槽钢 填充物 垂直连接 高效经济 可滑动地 拼装连接 板连接 结构面 平整度 槽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其包括车站主体侧墙、车站主体中板、以及预制轨顶风道构件;预制轨顶风道构件与车站主体侧墙、车站主体中板之间均通过预埋槽钢和预埋槽道可滑动地连接,并通过填充物固定;预制轨顶风道构件包括若干预制单元,若干预制单元沿轨顶风道长度方向相互拼装连接;预制单元包括风道底板、以及风道挂梁;风道底板的一端垂直连接在风道挂梁上,风道底板的另一端与车站主体侧墙连接,风道挂梁的一端与车站主体中板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对于本发明,具有结构面平整度高、施工速度快、整体性好、耐久性好的优点,且高效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轨顶风道,即列车顶排风道,是地铁车站通风系统中重要的内部结构构件,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般不与车站主体同时浇注,尤其在盾构施工需要通过的车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期浇注。
轨顶风道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顶风道和预制风道,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现浇法施工。施工方法是在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预留风道钢筋,待主体完工后,再浇注轨顶风道与主体连成整体。现浇轨顶风道主要的施工工序为:搭设钢管支架→预埋钢筋开凿→整体钢筋制安→风道底板模板安装→预留孔洞检查→验收→浇筑底板及吊墙下半部混凝土→安装吊墙模板→验收→浇筑吊梁混凝土。
该方法的原理是:1、不受地铁盾构机占用或通过的地铁车站,在施工主体结构中板前,提前施工轨顶风道,这种称为顺做法轨顶风道。这种施工工艺减少了施工环节,避免二次进场情况发生,但是存在两个隐患问题:首先,在轨顶风道底板砼浇筑完毕后,轨顶风道这个构件便成为一个无连接的部分,此时必须保持支架的稳固,万不可使支架失稳,否则风道底板的质量将无法保证;其次,在施工完毕后需要人工进入风道内部进行模板支架的拆除工作,拆除作业量较大。2、在盾构机过站、始发和接收后,轨顶风道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及时施工,这种称为后浇法轨顶风道。在拆模时需要对预留钢筋进行保护,在轨顶风道底模搭设完毕后,需要在非常狭小的内部作业空间完成绑扎钢筋和砼浇筑等工序,砼浇筑工序必须在车站主体顶板上预留浇筑孔,浇筑孔的后期处理比较麻烦。
该方法的优点是:1、顺做法轨顶风道减少了施工环节,能有效地节约工期和人工,避免二次进行情况发生,避免与后续机电等工艺交叉施工。2、后浇法轨顶风道在施工完毕后,仅需要人工进去拆除一边侧墙的模板,作业量较小;其次先施工顶板可以使地铁车站早日封顶,能达到一定的工期目标。
该方法的缺点是:1、轨顶风道内部空间仅高1080mm,作业空间非常狭小,需在内部完成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诸多工序,人员作业极不方便。2、浇注轨顶风道吊墙困难,很难浇注密实,对于顶挂式屏蔽门,要求风道土建施工定位控制到10mm以内,如果施工精度达不到,整改特别困难。3、对于盾构始发及盾构过站的车站,现浇轨顶风道需要等到始发完成或盾构通过后才能施工轨顶风道。车站土建需要二次进场,往往需要占用后期铺轨、机电安装和装修时间。4、在实际施工中,轨顶风道在中板施工时已预埋吊墙钢筋接茬,在轨顶风道施工时需将预埋钢筋焊接加长,吊墙钢筋全部为受拉钢筋,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
由此可知,采用现浇法施工工艺存在成本投入高、施工工期长、结构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弊端。除此之外,还有施工效率低、材料不好运输、交叉作业影响工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高效、经济、保质保量地完成轨顶风道的施工是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具有结构面平整度高、施工速度快、整体性好、耐久性好的优点,且高效经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6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层建筑分层式烟道及其施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通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