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炉窑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3998.X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邓世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世兵 |
主分类号: | F27D1/10 | 分类号: | F27D1/1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何红信 |
地址: | 641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窑壁 炉窑 焙烧段 热水空间 砖坯 多功能炉 固定支架 内层 加热 烧制 天然气燃烧室 焙烧 热加工设备 焚烧处理 轨道设置 轨道输送 生活垃圾 砖块 轨道 载具 供暖 水资源 散发 协作 流通 配合 | ||
本发明属于热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炉窑,包括炉窑;所述炉窑包括窑壁、轨道和窑壁围成的焙烧段,所述轨道设置在焙烧段的底部,所述窑壁、轨道和窑壁围成的焙烧段之间配合协作,可对炉窑内部进行砖坯进行烧制,同时在烧制砖坯的同时将生活垃圾放置在载具内部,通过轨道输送入焙烧段内部进行有效的焚烧处理;窑壁包括外层窑壁、内层窑壁和设置在外层窑壁与内层窑壁之间的热水空间,在所述热水空间内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中设有天然气燃烧室,通过焙烧砖块时散发出的热量对热水空间内流通的水资源进行的加热,而加热后的水可以用于供暖等用途,本发明通过对炉窑内部各部位进行合理的利用,使炉窑达到一炉多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炉窑,尤其涉及一种满足不同使用需要、传动效率高、节约能源的多功能炉窑。
背景技术
炉窑,是一种用于烧制砖块、陶瓷和冶金等材料的设备,一般是由是由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和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的在内装有窑车等运载工具的窑炉,是现代化的连续式烧成的热工设备。
炉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但在炉窑烧制砖块的过程中,窑内温度很高,除却烧制砖块需要的热量后会有大量的热量散发,不能有效的利用。
垃圾治理,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各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球上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城市生活垃圾在输送、贮存与处理的过程中,均存在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对大气、土壤、水等造成污染。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质量,而且威胁着居民的健康,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人类当前不仅面临着新生垃圾的困扰,堆积多年的陈腐垃圾,同样也已成为社会的公害。
目前,采用填埋方法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量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已建大型垃圾填埋场近600座,占地约6万公顷,多年累积,国内已填埋垃圾积存量约70亿吨。
由于垃圾的降解特性,这些垃圾填埋场即使不再埋垃圾,其对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很长时间。其危害主要有:污染农田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传播疾病;引发安全事故。
随着城市的发展,垃圾填埋场越来越接近居民区,已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垃圾填埋场的运行费用越来越高,将成为城市管理的巨大负担。
目前,国内陈腐垃圾的处理工艺与国外的开采工艺基本相同,大致为:垃圾堆体开挖、一次筛分、二次筛分。一次筛上物通过磁选机回收含铁金属后,通过风选机分离轻质物和重质物。二次筛下物主要成分为营养土,筛分所得的产物,分别处理。
筛分所得的可燃部分,可以作为燃料使用,但由于其垃圾身份,在使用上收到极大的限制。
对于陈腐垃圾的填埋场,还会有一定数量的渗透液产生。渗透液的处理是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目前,对于渗透液,常见的是厌氧加好氧的生物处理方法,生成的沼泥则还需要进一步的后续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不同使用需要、传动效率高、节约能源的多功能炉窑的多功能炉窑。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世兵,未经邓世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