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所用溶剂的净化及苯乙烯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9515.9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成;田龙胜;赵明;高思亮;杨楠;郄思远;边志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5/46 | 分类号: | C07C15/46;C07C7/08;C07C7/04;C07C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萃取 精馏 分离 苯乙烯 所用 溶剂 净化 方法 | ||
一种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所用溶剂的净化方法,包括:将含苯乙烯的原料从中部引入萃取精馏塔,萃取精馏溶剂从上部引入萃取精馏塔,经过萃取精馏,抽余油从萃取精馏塔塔顶排出,富含苯乙烯的富溶剂从塔底排出,将所述的富溶剂从中部引入溶剂回收塔,经减压蒸馏,粗苯乙烯从溶剂回收塔顶排出,贫溶剂从溶剂回收塔塔底排出循环回萃取精馏塔的上部,分流一部分所述的富溶剂送入溶剂净化区并向溶剂净化区引入水,经过液液萃取,苯乙烯聚合物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从溶剂净化区的顶部排出,净化后的含水溶剂从溶剂净化区的底部排出。该法可有效去除萃取精馏溶剂中的苯乙烯聚合物,并简化溶剂净化剂处理步骤,保证溶剂的萃取精馏性能,延长装置稳定运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萃取精馏溶剂的净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所用溶剂的净化及苯乙烯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苯乙烯单体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塑料、涂料、农药、医药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采用萃取精馏方法从含有苯乙烯的原料油中回收苯乙烯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苯乙烯单体容易聚合,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加入阻聚剂,但阻聚剂只能减小苯乙烯聚合程度,不可能完全避免苯乙烯聚合。苯乙烯聚合物沸点在300℃以上,远高于原料油组分沸点,在萃取精馏过程中聚合物溶解于溶剂系统中。因此,如何避免苯乙烯聚合物在溶剂中积累进而影响溶剂性能,是保证苯乙烯回收装置长周期运转的技术关键。苯乙烯聚合物的组成繁多,馏程宽,传统芳烃萃取精馏工艺中的水蒸气汽提再生方式只能将比溶剂沸点高很多的高分子聚合物除去,低分子聚物沸点与溶剂接近,不能通过减压汽提有效分离。
CN101875592B公开了一种萃取精馏苯乙烯所用萃取溶剂的再生方法,该法将贫溶剂用净化剂和水进行反萃,以脱除溶剂中的苯乙烯聚合物,所用净化剂为C5~C9的烷烃或C6~C9的芳烃,净化后富含苯乙烯聚合物的净化剂需进入一个单独设置的净化剂回收塔分离净化剂和苯乙烯聚合物,分离后的净化剂循环利用,苯乙烯聚合物排出系统。
CN101955410A公开了一种从含苯乙烯原料中回收苯乙烯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取贫溶剂流的一部分用有机溶剂处理,优选地用水洗涤贫溶剂流,通过至少一个平衡级的液液平衡系统进行处理,贫溶剂中的苯乙烯聚合物被反萃到有机溶剂中,溶剂系统得以净化,含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被排出。
上述方法中含有聚合物的净化剂烃相需要进一步处理,将净化剂与聚合物分离,增加了操作步骤和分离设备,溶剂净化效果及后续处理难度亦因净化剂性能而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所用溶剂的净化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的方法,所述方法可有效去除萃取精馏溶剂中的苯乙烯聚合物,并简化溶剂净化剂处理步骤,保证溶剂的萃取精馏性能,延长装置稳定运行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所用溶剂的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苯乙烯的原料从中部引入萃取精馏塔,萃取精馏溶剂从上部引入萃取精馏塔,经过萃取精馏,抽余油从萃取精馏塔塔顶排出,富含苯乙烯的富溶剂从塔底排出,
(2)将(1)步所述的富溶剂从中部引入溶剂回收塔,经减压蒸馏,粗苯乙烯从溶剂回收塔顶排出,贫溶剂从溶剂回收塔塔底排出循环回萃取精馏塔的上部,
(3)分流一部分(1)步所述的富溶剂送入溶剂净化区,向溶剂净化区引入水,经过液液萃取,苯乙烯聚合物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从溶剂净化区的顶部排出,净化后的含水溶剂从溶剂净化区的底部排出。
本发明方法以苯乙烯为净化剂对从萃取精馏塔底排出的富溶剂进行净化,可有效去除溶剂中的苯乙烯聚合物,且可与后续的苯乙烯精制系统联用,在苯乙烯精制过程中将苯乙烯聚合物与净化剂分离,从而节省外加设备并简化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在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过程中,对一部分富溶剂进行净化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5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