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配置、数据收发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6089.3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7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男;陈宁宇;张晓然;丁海煜;黄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W72/04;H04L41/0894;H04L41/08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配置 数据 收发 方法 装置 系统 介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源配置、数据收发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为每个无线切片分配资源,通过无线切片的方式实现无线资源共享,既可以适用于运营商之间的基站共享,也可以适用于通过公网为垂直行业提供业务间的隔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源配置、数据收发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相对传统的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来说,其部署频率更高,单站覆盖范围更小,站址密度也将大幅提高。运营商将投入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来兴建5G网络,后续的运营优化维护成本也将急剧增加。这些沉重的成本最终将导致用户成本无法降低,用户渗透率和业务普及率将受到严重影响,对5G的业务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5G时代为降低上述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包括中国运营商在内的众多国内外运营商和专家学者都表达了5G共建共享基站降低部署成本的声音。
但是目前运营商之间共享基站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工业互联网是5G重要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中电力、石油、公安等部门要求提供安全隔离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不仅要求专网之间进行隔离,还需要专网之内的不同业务之间实现隔离。例如,电力行业有四类业务,一二类业务封装在一起,三四类业务封装一起。在230MHz频段的7MHz频率分为3MHz和4MHz两个部分,分别用来承载上述不同业务类别,对应的基带板和传输都采用独立硬件,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如果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运营商的公网为垂直行业提供端到端安全保障的专网服务,将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数据收发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用于解决运营商之间无法实现基站共享,以及无法利用公网提供专网服务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无线切片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切片标识及对应的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资源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无线切片标识及对应的第一资源配置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切片标识及所述第一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配置信息,所述帧结构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切片中的每个无线切片对应的无线切片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切片对应的第二资源配置信息;
发送所述帧结构配置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帧结构配置信息,所述帧结构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切片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切片标识对应的每个无线切片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根据确定出的对应的无线切片标识,从所述帧结构配置信息中确定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在确定出的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资源上进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资源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无线切片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切片标识及对应的所述资源配置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资源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无线切片标识及对应的第一资源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60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认证授权管控方法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医患管理系统及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