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4752.6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5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玉亭 |
主分类号: | C10B39/04 | 分类号: | C10B39/04;C10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屠佳婕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熄焦 湿法 煤气回收系统 余热 熄焦系统 移动平台 熄焦罐 阀门 焦罐 煤气 余热回收系统 回收利用 混合气体 煤气回收 生产系统 升降机构 一级沉降 余热利用 缓冲罐 拦焦车 提升机 折流板 减排 焦炭 水泵 节能 轨道 | ||
1.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包括压力熄焦系统、余热回收系统与煤气回收系统组成,所述压力熄焦系统由拦焦车、轨道、运焦车、提升机、移动平台一、升降机构、第一熄焦罐、第一小焦罐、移动平台二、第二熄焦罐、第二小焦罐、水泵、切换阀门一、切换阀门二、一级沉降器、折流板、第一缓冲罐等组成,所述第一熄焦罐的上部有第一熄焦盖,第二熄焦罐的上部有第二熄焦盖,第一熄焦盖和第二熄焦罐分别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连接在移动平台上,实现熄焦盖的自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小焦罐放置在第一熄焦罐内,第二小焦罐放置在第二熄焦罐内;
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由一级沉降器、折流板、第一缓冲罐、余热换热器、清灰系统、蒸汽缓冲罐、蒸汽压力表、过滤网、沉淀池、循环引风机、除氧器、除盐水箱及换热器组成,所述一级沉降器连接第一缓冲罐,第一缓冲罐连接余热换热器,余热换热器分别连接除氧器和蒸汽缓冲罐,所述余热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及真空脱水器连接循环引风机,所述循环引风机的入口连接氮气管道,在循环引风机的作用下,混合气体在第一熄焦罐或第二熄焦罐与余热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余热回收利用;
所述煤气回收系统由真空脱水器、循环引风机、煤气切换阀、氮气管道、煤气检测仪和煤气缓冲罐组成,循环引风机的进口连接真空脱水器的出口,循环引风机的出口连接氮气管道和煤气切换阀,还连接煤气检测仪,煤气切换阀连接煤气缓冲罐,所述真空脱水器煤气缓冲罐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熄焦系统由第一熄焦罐和第二熄焦罐,也可以是第N熄焦罐组成,第一小焦罐放置在第一熄焦罐内,第二小焦罐放置在第二熄焦罐内,第N小焦罐放置在第N熄焦罐,第一熄焦罐的顶部有第一熄焦盖,第二熄焦罐的顶部有第二熄焦盖,并且熄焦盖的顶部有升降机构,控制熄焦盖的打开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熄焦系统中第一熄焦罐和第二熄焦罐的侧面有水泵,水泵连接喷淋水管到第一熄焦罐和第二熄焦罐的内部,所述第一熄焦罐和第二熄焦罐的上部有切换阀门,下部有切换阀门,实现熄焦罐之间切换工作,所述第一熄焦盖的上部连接移动平台一,第二熄焦盖的上部连接移动平台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中所述第一熄焦罐和第二熄焦罐的中间通过切换阀门一连接一级沉降器,一级沉降器的内部有折流板,下部有过滤网,所述一级沉降器还连接第一缓冲罐,第一缓冲罐的内部有过滤网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中第一缓冲罐连接余热换热器,余热换热器的内部有清灰系统,余热换热器的蒸汽管道连接蒸汽缓冲罐后,通过蒸汽压力表连接用户蒸汽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中余热换热器连接换热器和除氧器,除氧器的进口连接换热器的出口,换热器的进口连接除盐水箱的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压力熄焦余热与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真空脱水器的进口,真空脱水器的出口连接循环引风机,循环引风机的出口连接氮气管道和煤气切换阀,还连接煤气检测仪,煤气切换阀连接煤气缓冲罐,所述真空脱水器煤气缓冲罐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玉亭,未经杨玉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47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