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体正侵彻分层介质运动规律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3337.9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5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何翔;孙桂娟;杨建超;高伟亮;刘瑞朝;王幸;徐翔云;王晓峰;孔德锋;金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体 正侵彻 分层 介质 运动 规律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体正侵彻分层介质运动规律的评价方法,依据弹体在分层介质侵彻效应的特点,首先建立弹体侵彻分层介质第一层的阻力方程,根据第一层的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确定第一层的阻力函数,将该函数代入阻力方程并求解得到弹体侵彻第一层两个阶段弹体加速度、速度、位移,并将第一层视为无限介质,得到弹体速度耗尽时的侵彻深度,再据此计算第二层以至第N层的弹体加速度、速度、位移。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正侵彻分层介质运动规律的评价方法,克服了目前单纯由实验或理论分析评价弹体侵彻运动规律的不足,具有评价结果精准的特点,有助于降低试验成本,缩短研究周期,可应用于侵彻实验弹体的设计和侵彻运动规律的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侵彻效应技术,具体是一种弹体正侵彻分层介质运动规律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是战斗部设计还是防护结构设计常见的为多层介质,如机场跑道、地下结构等,研究多层介质弹体侵彻机理及规律更具有工程应用价值。过去研究侵彻问题大多只关注最终侵彻深度,由于条件所限对弹体的运动规律研究相对较少,弹体运动规律是弹体的运动学参数(加速度、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它蕴涵着弹体的受力过程,是钻地战斗部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对特定的目标而言,不同钻地深度爆炸效果有较大区别,侵彻提供了弹体达到最佳爆深(DOB)处引爆从而造成理想破坏效果的可能,而这种可能的实现必须精确控制引信延时和发射参数,因此需清楚了解弹体速度和位移历程的变化规律。
弹体侵彻运动规律的研究和评价手段主要是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虽然直观可靠,但实验周期长,耗费巨大;而数值仿真一方面由于数值计算结果严重依赖于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的选取,另一方面则由于弹体侵彻目标的作用过程非常复杂,要想对整个作用过程进行数值计算,需要巨大的计算网格(主要是目标模型)。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目前的计算条件下往往是不现实的;而理论分析一般都对力学过程进行了简化,且分析结果严重依赖于材料模型的选取,对多层介质一般也给不出显示解。目前,上述手段均较难对多层介质给出可供应用部门适用的工程计算方法,不能及时准确的对弹体侵彻运动规律参数做出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弹体正侵彻分层介质运动规律的评价方法,针对上述现有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方法不能及时准确的对反映弹体侵彻运动规律的参数做出评价的问题,通过本方法,有助于降低试验成本,缩短研究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体正侵彻分层介质运动规律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单层无限介质侵彻运动规律,弹体正侵彻过程分为成坑阶段和稳定侵彻阶段,在成坑阶段,假设弹体轴线方向的弹体阻力F如公式下:
F=cz,0≤z≤4a (1),
在稳定侵彻阶段,假设沿弹体轴线方向弹体阻力F如下:
F=πa2(R+NρV2),4a≤z≤P (2),
其中公式(2)采用的是空腔膨胀理论给出的阻力表达式,上述公式(1)、(2)中,F为弹体瞬时阻力;Z为弹体位移;V为弹体速度;c为待定系数;a为弹体半径;R与静阻力有关,通过试验结果直接确定;NρV2与动阻力相关,ρ为靶体初始密度;P是最终侵彻深度;
公式(2)中,
对于卵形弹头:r为弹头曲率半径;
对于锥形弹头:Ln为头部长度;
对于球形弹头:r为球的半径;
最终侵彻深度P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3)中,VK为成坑阶段结束后弹体的剩余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3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