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水河道/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3201.8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7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勤寓;王龙涛;李旭宁;洪军;匡丕桩;石岩;李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锋 |
地址: | 43003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水 河道 小流域 生态 治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水河道/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包括铺设于河道两驳岸上的抗冲生物毯和构建于河道中的多个蓄水缓流结构,多个蓄水缓流结构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间隔布设,所述的蓄水缓流结构包括强化生态叠水坝、水下森林和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水下森林构建于强化生态叠水坝的上游蓄水区,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有多个,多个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构建于强化生态叠水坝的下游区域,多个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交错间隔设置,相邻两丁字坝型人工湿地分别与河道的两河岸连接,多个丁字坝型人工湿地使得河道水流方向始终呈S型。该系统解决了国内河道与湖泊治理未加区分,导致浅水河道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强化了水体自净能力,实现了河道的长效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水河道/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水系的载体,不仅具有行洪、排污等自然功能,也具有亲水、休闲、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人为破坏的影响较为严重,一些河道不同程度存在混浊不堪、常年干涸、清水少、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生动植物难以生存,甚至夹杂着腥臭味等问题,花费较长时间和大量的经济,可以使岸变绿、景变美,但终因水质改善难度太大,出现美景加污水的尴尬情境,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一般常用于河道治理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清淤疏浚、引水冲污、曝气增氧、化学絮凝、生物净化等单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难以有效的进行集成应用,同时国内普遍存在湖泊和河道治理采用一套治理技术模式——“控源截污——水质提升——生态修复”,没有针对河道存在水位及流速变化的特点,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核心治理技术模式,从而容易导致河道治理存在污、中、清不分,采取“一锅煮”的方法处理,致使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04674752B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及其河道改造方法》,其特征是采取“分段而治”、“分水而治”、“两岸互通”和“三水分流”的方法治理具有较高防洪要求的城市河道,但对于浅水河道、小流域以及防洪标准较低的河道,工程量相对较大且不自然,导致其治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水河道/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该系统在强化生态叠水坝上游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下森林,在强化生态叠水坝下游浅滩,构建多个丁字坝型人工湿地,形成河道生境重构体系,从而达到河道水质长效净化的目的。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浅水河道/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包括铺设于河道两驳岸上的抗冲生物毯和构建于河道中的多个蓄水缓流结构,抗击生物毯上铺设有细砂层或壤土层,多个蓄水缓流结构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间隔布设,所述的蓄水缓流结构包括强化生态叠水坝、水下森林和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水下森林构建于强化生态叠水坝的上游蓄水区,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有多个,多个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构建于强化生态叠水坝的下游区域,多个丁字坝型人工湿地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交错间隔设置,相邻两丁字坝型人工湿地分别与河道的两河岸连接,多个丁字坝型人工湿地使得河道水流方向始终呈S型。
所述的抗冲生物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的第一复合纤维织物层、反滤层、土工网和第二复合纤维织物层,第一复合纤维织物层、第二复合纤维织物层的材质均为聚酯纤维,反滤层为铺设的涤纶滤布、丙纶滤布、锦纶滤布或维纶滤布,土工网中播撒有草种和固态肥料。
所述的水下森林包括种植于强化生态叠水坝的上游蓄水区中的高温季沉水植物和低温季沉水植物,高温季沉水植物和低温季沉水植物根据蓄水深度差异分段种植,高温季沉水植物的种植于水深为0.5-2.5m的水域,低温季沉水植物种植于水深为2.5-3m的水域,高温季沉水植物包括按照2:2:5的面积比例搭配种植的马来眼子菜、苦草和狐尾藻,低温季沉水植物包括按照3:6:4的面积比例搭配种植的黑藻、菹草和蓖齿眼子菜。
所述的强化生态叠水坝包括自上而下堆砌的拦水挡墙、第一石笼挡墙和第二石笼挡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3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