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管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0705.4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0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李幸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1/18;H04L1/1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万艺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管控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相互通信的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方法通过采用包括丢包重传、FEC恢复数据及抖动缓冲器接收数据的三种单一的网络波动削弱手段之间的联合,并对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各自的带宽进行合理分配的方式,达到同时削弱多种网络波动,确保每个通道能够尽可能地对数据容量合适且传输数目合适的数据进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质量的效果。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传输初传数据包,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传输FEC恢复包,所述第三通道用于进行数据包重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包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管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其中数据包传输技术便是网络通信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数据包传输技术在被应用到实时传输的场景中时,通常会因受到网络带宽及传输设备的硬件设施的约束而出现网络拥塞、丢包、卡顿、高延时等影响数据传输质量的网络波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管控方法及装置,所述数据传输管控方法能够同时削弱多种网络波动,并提高数据传输质量。
就方法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管控方法,应用于包括相互通信的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端设备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对应地向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初传数据包、与所述初传数据包对应的前向纠错FEC恢复包,以及待重传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传输初传数据包,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传输FEC恢复包,所述第三通道用于进行数据包重传;
所述接收端设备通过抖动缓冲器接收所述初传数据包、所述FEC恢复包及所述待重传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初传数据包及所述FEC恢复包进行数据恢复,得到对应的目标数据包;
所述接收端设备对所述目标数据包相对于由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初传数据包的被丢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对应的丢包率,并生成包括所述被丢数据包的名称标识的重传请求;
所述接收端设备预估所述发送端设备当前的可用带宽,并基于所述丢包率及所述初传数据包的传输耗时计算所述抖动缓冲器当前的缓冲器延时,将所述丢包率、所述可用带宽、所述重传请求及所述缓冲器延时反馈给所述发送端设备;
所述发送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丢包率、所述可用带宽、所述重传请求及所述缓冲器延时,对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进行带宽分配,以基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及所述第三通道各自对应的带宽向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
就方法而言,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管控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中与接收端设备通信连接的发送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对应地向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初传数据包、与所述初传数据包对应的前向纠错FEC恢复包,以及待重传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传输初传数据包,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传输FEC恢复包,所述第三通道用于进行数据包重传;
接收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反馈的与所述初传数据包对应的丢包率、针对所述发送端设备预估的可用带宽、包括有被丢数据包的名称标识的重传请求及抖动缓冲器的缓冲器延时;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丢包率、所述可用带宽、所述重传请求及所述缓冲器延时,对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进行带宽分配,以基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及所述第三通道各自对应的带宽向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
就方法而言,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管控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中与发送端设备通信连接的接收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