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获纳米磁珠、捕获外泌体的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8082.7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8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寻成峰;卢明;唐凤;葛丽特;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41008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获 纳米磁珠 生物技术领域 氨基葡萄糖 免疫磁珠法 超速离心 修饰材料 沉淀法 囊泡 偶联 缩合 应用 损伤 购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获纳米磁珠、捕获外泌体的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捕获纳米磁珠将纳米磁珠与D‑(β)‑氨基葡萄糖缩合偶联后得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捕获纳米磁珠捕获外泌体,与超速离心获得外泌体相比,不仅缩短了捕获时间,得到的外泌体稳定,不损伤囊泡;与沉淀法相比,外泌体的纯度高;与免疫磁珠法相比,无需购买昂贵的修饰材料,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获纳米磁珠、捕获外泌体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四氧化三铁是纳米材料的一种,具有易于合成、超顺磁性、高饱和磁化强度、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和磁热疗的产热材料。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内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大小在30~140nm的小囊泡。外泌体内含有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活性物质,可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或水平转移内含物发挥生物学功能。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在细胞间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外泌体膜上存在大量的蛋白质和受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便是其中之一,其来源是母体细胞的细胞膜,是所有细胞转运摄取葡萄糖所必须的一种膜蛋白。同时,由于外泌体包含丰富的母体细胞信息,且易从体液中获得,因此,外泌体检测可能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液体活检”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实现对整个肿瘤活动的实时监测,在肿瘤诊疗中极具前途。
相比于传统液体活检所检测的细胞游离核酸(cfDNA)和循环肿瘤细胞,外泌体具有以下优势:①外泌体直径较小、通透性强、体液中浓度较高,易被富集分离,有利于发现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②由于脂质双层膜的保护作用,外泌体包含的母细胞信息能够长期稳定存在并保持一定的生物学活性;③外泌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尤其是mRNA、lncRNA和circRNA等大RNA分子含量丰富,更容易揭示癌症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尽管组织活检仍然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侵入性和组织样本的局限性,而外泌体检测作为一种微创手段,能够体现肿瘤整体分子信息且可反复取样进行大规模监测,对于实现肿瘤的无创检测和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提取外泌体的方法有:离心法、沉淀法、免疫磁珠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如:采用单纯超速离心法所获取的外泌体虽然纯度较高,但分离效果稳定性差,可损伤囊泡,需要特殊的设备等;单纯的沉淀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技术设备,但提取的外泌体容易混杂其他一起沉淀的蛋白;免疫磁珠法,则只适用于较小量的外泌体提取且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获纳米磁珠、捕获外泌体的方法和应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捕获纳米磁珠捕获外泌体,与超速离心获得外泌体相比,不仅缩短了捕获时间,得到的外泌体稳定,不损伤囊泡;与沉淀法相比,外泌体的纯度高;与免疫磁珠法相比,无需购买昂贵的修饰材料,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获纳米磁珠,将纳米磁珠与D-(β)-氨基葡萄糖缩合偶联后得到。
优选的,所述纳米磁珠的官能团包括羧基。
优选的,所述捕获纳米磁珠的粒径为3~20nm。
优选的,所述纳米磁珠与D-(β)-氨基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4~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捕获外泌体的方法,包括:将样品液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捕获纳米磁珠混合、孵育,捕获外泌体。
优选的,所述捕获纳米磁珠溶于PBS缓冲液后,得到捕获液后再与样品液混合;所述捕获液中,捕获纳米磁珠的浓度为3~7μg/μl。
优选的,所述样品液与捕获液的体积比为(50~200):1。
优选的,所述孵育的时间为1~3h。
优选的,所述孵育的温度为35~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未经湖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8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