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古建筑屋面修复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02546.3 | 申请日: | 2019-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江;张海成;张连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3 | 分类号: | E04G23/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29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体 吊装机构 防水组件 横梁 椽木 仿古建筑屋面 筒瓦 吊拉组件 防水结构 仿古建筑 铺设 漏水 修复 底瓦 施工 屋顶 技术方案要点 穿过 垂直交错 倾斜设置 上下两端 支撑结构 支撑性能 拉索 墙体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屋面修复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古建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撑于桁木上并倾斜设置的防水组件、位于防水组件两侧并固定于墙体上的吊装机构、与吊装机构连接的横梁修复体和与横梁修复体垂直交错连接的椽木修复体,横梁修复体和椽木修复体上固定有筒瓦和底瓦;吊装机构包括穿过防水组件的多个吊拉组件和穿过吊拉组件上下两端的拉索;施工方法包括安装吊装机构、铺设防水组件、铺设横梁修复体和椽木修复体、铺设筒瓦和底瓦。本发明解决了目前仿古建筑屋顶容易漏水的问题,能够防止屋顶漏水造成支撑结构强度下降而影响支撑性能,延长仿古建筑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屋面修复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由榫卯连接,典型的即为梁端做成榫头形式,柱身做成卯口形式,这种连接节点具有刚柔并济的作用,结合我国古建筑木结构体系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弯能力和耗能能力。然而由于外界因素作用(地震、台风、环境温湿度等)和木材自身缺陷等原因,在榫卯节点部位发生挤压变形后,榫和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变形,这就使得榫卯节点逐渐变得松动、榫和卯之间空隙加大,更甚者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等现象。尤其对于椽木和横梁来说,这种松脱移动容易导致其上方的筒瓦和底瓦连接处移位产生缝隙,在雨天时屋面上的水容易从缝隙处渗漏到下方,雨水一方面直接滴落到室内影响居住,另一方面雨水渗入到屋顶的支撑结构中,由于支撑结构多为木质结构,木质结构受到雨水浸泡后膨胀变形,长期作用下降低支撑结构的强度,影响屋顶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屋顶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
现有技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612114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文物古建筑屋面保温防水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屋架上布置荷包缘,荷包缘上铺设望砖,望砖的间隙处设有木块,木块与荷包缘连接固定,木块凸设于望砖的上表面,沿横向和纵向布置的木条搁置于木块上且与木块连接固定,并形成数个方格,每一方格中镶嵌有保温板,其上覆盖一层夹板,夹板上覆盖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上铺设小青瓦屋面。该发明的通过保温板提高保温效果,防水卷材能够起到较好的抗漏作用,但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采用木条支撑,木条在外界作用下仍会出现开裂变形,影响筒瓦和底瓦的铺设连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过一段时间后仍会出现屋面渗漏现象。
申请公布号为CN10304669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将仿古建筑屋面防水层的下端,在距连檐L1和L2两处,向上翻起并压接在屋面瓦搭接缝隙内,使得防水层表面水排出到屋面瓦的上表面,并顺瓦面流至檐口端部滴下;同时檐口外端屋面瓦直接粘贴在配筋砂浆苫背层及混凝土结构板上。该发明在不改变仿古建筑外观效果和防水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改变屋面檐口防水构造细部做法,将渗透至防水层面的水提前排离,确保连檐部位不受水侵蚀。但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采用混凝土屋面,虽然取代了木质支撑结构,具有防止屋面变形效果,但无法应用到木质仿古建筑的修复,这会破坏仿古建筑的结构,在后期维护时拆除困难。
综上,目前急需设计一种最大化保持仿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提高屋面防水效果的方式,以延长仿古建筑的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建筑屋面修复防水结构,能够保持仿古建筑原貌结构下提高屋面防水效果,延长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古建筑屋面修复防水结构,包括支撑于桁木上并倾斜设置的防水组件、位于防水组件两侧并固定于墙体上的吊装机构、与吊装机构连接的横梁修复体和与横梁修复体垂直交错连接的椽木修复体,横梁修复体和椽木修复体上固定有筒瓦和底瓦;吊装机构包括穿过防水组件的多个吊拉组件和穿过吊拉组件上下两端的拉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擎屹古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2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