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套管漏失部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1336.2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付宣;张好林;段继男;徐术国;李昌盛;孙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11 | 分类号: | E21B47/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张文娟;朱绘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 检测 套管 漏失 部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套管漏失部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施工前,进行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测井,得到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曲线;在施工时,将放射性同位素活化物质注入井内的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测井,得到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曲线;通过比较两次得到的自然伽马曲线,找到第二次伽马放射强度变化异常的位置,从而判断在套管内的漏失点。本发明较之传统方法,能够提高漏点判断准确度和时间、经济成本,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在油气井钻井和开发过程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进行套管内漏失部位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场的套管漏失点检测方法主要有微差井温测井法和封隔器找漏法。前者利用微差井温曲线反映的温度异常判断漏失点(段),只作“定性”解释,这种解释精度低、分辨率低、成功率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井筒内流体的流动引起了温度场的扩散,在测井曲线上显示出的漏失段是一个较长的井段,而不是一个点。此外,在未固井的自由套管段(在水泥返高以上)表现得更为严重。同时,由于未知的原因,测井曲线上常出现类似漏失的异常现象,但经作业验证,套管并没有损坏。后者利用封隔器将可能漏失的井段卡住,根据找漏目的从油管或套管内打压,通过压力变化来确定漏失情况,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封隔器找漏施工原理简单,结论准确可靠,成功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找漏方法,但过程复杂,下封次数多,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
此外,专利申请CN1603768(利用存储式超声波流量计检测套管漏失点的方法)、CN1609577(利用直读式超声波流量计检测套管漏失点的方法)介绍了一种利用超声波流量计检测套管漏失点的方法,主要原理是依据流量计检测流量数据的变化,确定套管漏失的漏失段。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流量计的不同,前者为存储式流量计,检测完毕之后需提出井口进行回放判定,而后者为直读式,可在下放过程中直接依据流量判断漏点位置。该方法对流量计敏感度要求较高,且对于深井(高温高压井)来说,流量计的抗压抗温能力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可靠的套管内漏失部位检测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套管漏失部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施工前,进行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测井,得到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曲线;在施工时,将放射性同位素活化物质注入井内的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测井,得到全井段的自然伽马曲线;通过比较两次得到的自然伽马曲线,找到第二次伽马放射强度变化异常的位置,从而判断在套管内的漏失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放射性同位素配制成活化悬浮液,作为放射性同位素活化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射性同位素为Ba131或I13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粒径大于50微米的医用骨质活性炭做固相载体吸附放射性同位素的离子,之后将固相载体与水配成活化悬浮液,浓度配置成0.5-1毫居里/m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投入的液体量不低于井筒内空间体积,以保证可覆盖待检测的全井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量为1.5-2倍空间体积的液体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段时间依据地层吸水速率而定,直到地面总液体全部泵入井筒内为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两次伽马曲线比较,找出伽马放射强度变化异常的位置,对比这些位置是否与射孔段或裸眼产层段相吻合,如果不吻合且位置位于套管段,即可判断为套管漏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