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9601.9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6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亮介;山县敏博;野田和宏;桐野侑子;小竹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F2/848 | 分类号: | A61F2/848;A61F2/9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支架 输送 装置 | ||
一种医疗用支架,其中,该医疗用支架具备:树脂制的主体,其具有顶端和基端,且沿着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第一卡定构件,其具有被固定于主体的顶端侧的第一固定端和位于比主体的外周面靠主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自由端;第二卡定构件,其具有被固定于主体的基端侧的第二固定端和位于比主体的外周面靠主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自由端;金属制的加强件,其在主体的顶端与基端之间绕主体的长度轴线呈螺旋状延伸,且被埋入到主体的内周面与主体的外周面之间;以及肋,其与第二固定端相连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加强件具有:第一部分,其在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的位置处呈螺旋状卷绕;第二部分,其以比第一部分的间距大的间距呈螺旋状卷绕;以及第三部分,其以比第二部分的间距大的间距呈螺旋状卷绕,第三部分位于肋与主体的内周面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支架和使用了该医疗用支架的支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针对胆管狭窄的处置,已知有将支架留置于胆管的方法。有时,由于留置的支架发生堵塞等而需要更换支架。
在更换支架时,首先将留置的支架拔出并回收。
作为支架的回收方法之一,已知有经过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来回收所拔出的支架的方法。
在经过处置器具通道回收支架时,利用把持钳子、圈套器等处置器具来保持支架的端部并将其拉入通道内。此时,存在支架的端部在被保持的部位处弯折而重叠的情况。当支架的端部重叠时,径向的尺寸会增大,因此为了将支架拉入通道内,需要将重叠的端部沿径向压瘪。
专利文献1记载的支架由树脂和线圈形成。在该支架的端部未配置线圈,因此容易在径向上变瘪。其结果,能够顺畅地拉入通道内并回收。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36334号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架具有未配置线圈的区域和配置有线圈的区域。在留置该支架时,若欲突破较狭窄的部位而压入支架,则应力会集中于刚性较大不同的两个区域的交界处而容易压曲。其结果,有可能无法突破狭窄而无法留置,或者即使能够留置,压曲部位的内腔也会变窄,从而在留置后需要在早期更换。
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留置时不易压曲,且在回收时端部容易变瘪的支架。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疗用支架,该医疗用支架具备:树脂制的主体,其具有顶端和基端,且在顶端与基端之间沿着长度轴线形成为管状;第一卡定构件,其具有被固定于主体的顶端侧的第一固定端和位于比主体的外周面靠主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自由端,该第一卡定构件从第一固定端延伸到第一自由端;第二卡定构件,其具有被固定于主体的基端侧的第二固定端和位于比主体的外周面靠主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自由端,该第二卡定构件从第二固定端延伸到第二自由端;金属制的加强件,其在主体的顶端与基端之间绕主体的长度轴线呈螺旋状延伸,且被埋入到主体的内周面与主体的外周面之间;以及肋,其与第二固定端相连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
加强件具有:第一部分,其在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的位置处呈螺旋状卷绕;第二部分,其以比第一部分的间距大的间距呈螺旋状卷绕;以及第三部分,其以比第二部分的间距大的间距呈螺旋状卷绕,第三部分位于肋与主体的内周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9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流动固相多肽合成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用户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