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97891.3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1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竹中直史;门胁仁隆;鹫山博纪;本村祐治;古谷幸二;西尾淳;东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11/84 | 分类号: | F24F11/84;F24F11/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 ||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热介质输送装置,其具有泵,该泵送出包含水或盐水并输送热的热介质;多个室内机,其分别具有在室内空气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对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阀,并通过热介质配管而与热介质输送装置连接;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流量调整阀的开度,控制装置基于与从热介质输送装置到多个室内机为止的热介质配管的配管长度对应的流路阻力,来以流路阻力越小流量调整阀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决定阀开度控制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将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并通过使制冷剂在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循环,来对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调节的直膨式空调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直膨式空调机在制冷运转时一般使用过热度SH进行能力控制,而在制热运转时一般使用过冷度SC进行能力控制。因此,无论室外机到室内机的距离如何,都根据预先设计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容量,控制对室内机的制冷剂的流量。
与此相对,存在如下所述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由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节流装置以及中间热交换器并且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生成热的一次侧循环、和具有中间热交换器、泵等二次侧循环的热介质输送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并且使用水或盐水等热介质来输送热的二次侧循环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存在由热源机和室内机构成的例子。作为其他例子,存在由热源机(室外机)、中继机以及多个室内机构成的例子。该空调机在室外机与中继机之间使用制冷剂来输送热,在中继机中,在制冷剂与水等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中继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使用热介质来输送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9014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了热介质的空调机中,若从中继机到多个室内机每一个的配管长度不同,则配管的压力损失产生差异。因此,针对于各室内机的热介质产生偏流,导致每个室内机的热介质的流量不同。即,设置于远离中继机的位置的室内机的能力与设置于靠近中继机的位置的室内机的能力相比大幅度降低。这样,在以往的空调机中,若到多个室内机为止的配管长度不同,则每个室内机的冷却容易度、或加热容易度之类的能力产生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中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每个室内机的配管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室内机的能力差异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热介质输送装置,其具有泵,该泵送出包含水或盐水并输送热的热介质;多个室内机,其分别具有在室内空气与上述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对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上述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阀,并通过热介质配管而与上述热介质输送装置连接;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与从上述热介质输送装置到上述多个室内机为止的上述热介质配管的配管长度对应的流路阻力,来以上述流路阻力越小上述流量调整阀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决定上述阀开度控制范围。
根据本发明,根据与多个室内机连接的热介质配管的配管长度,决定流量调整阀的开度控制范围,由此即使在每个室内机的配管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消除室内机的能力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设置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硬件构成图。
图5是表示图3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硬件构成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所进行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7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