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形成塑料构件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7459.4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库斯·杰尔;塞巴斯蒂安·施密杜伯;罗伯特·布鲁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劳斯马菲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21 | 分类号: | B29C48/21;B29C48/00;B29C48/30;B29C48/36;B29C48/06;B29C48/09;B29C48/11;B29C4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杜德海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形成 塑料 构件 装置 | ||
一种用于形成塑料构件的装置(100),具有主体(110),该主体适合于应用在用于由第一种物质产生塑料构件的装置中,并且经过构造,从而在应用于用来产生塑料构件的装置中时使得所述第一种物质通过掠过所述主体(110)而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空腔的形式,该空腔在掠过的方向上是贯通的。此外,所述装置(100)具有设置在所述主体(110)中的管路系统(120),第二种物质可以经由该管路系统从所述主体(110)的端部(112)被顶出,以便把所述第二种物质引入到所述空腔中,而所述第一种物质掠过所述主体(1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带有至少一个空腔的塑料构件的装置,其可以在装置中用于通过挤拉或挤出来产生塑料构件。本发明尤其涉及可以用来在产生带有空腔的塑料构件的同时把物质引入到空腔中的这种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在连续生产中制造塑料构件。为此采用常见的挤拉方法(也叫拉挤方法)或挤出方法。
挤拉方法是用于形成(纤维增强的)塑料型材的连续的制造方法。为此,在挤拉模具中把连续纤维(或者也使得其它的模制半成品、非织造织物、织造织物或嵌入物)与塑料(聚氨酯、聚酰胺、环氧树脂等)混合,并且形成型材。这些型材也可以制有一个空腔或多个空腔。为了能够制造空腔,通常必须把所谓的核心部引入到模具中。连续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然后围绕核心部,并且在掠过核心部时硬化,从而在核心部的端部存在带有贯通的空腔的塑料构件,该空腔与核心部的直径相应。然后可以对该塑料构件执行其他的加工步骤。通过挤拉产生的塑料构件的例子是用于塑料窗户的框架,其型材在它们被切割并且接合成框架之前被挤拉。
在挤出方法中,固态的乃至粘稠的通常热塑性的可硬化的物质在压力下连续地从造型开口(也称为喷嘴、型模、喷口或挤出掩膜)中被挤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在理论上任意长度的带有开口横截面的主体,也叫挤出物。在此已知有把两个管相互挤出的方法,其中,两个管之间的空间可以用聚氨酯(PUR)予以起泡。
例如为了热绝缘,尤其利用PUR使得型材和其它中空的构件起泡。这例如是双壁的管,这些管采用挤出方法制造,并且借助PUR-配给设备利用PUR使得外部的空腔起泡。另一个例子是冷柜,其中,同样通过PUR来填充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空腔。也已知对窗户型材起泡,用于热绝缘。
然而,利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设备或方法无法实现的是:在一个步骤中形成多个塑料构件,并且附加地填充以另一种材料,比如塑料泡沫。
例如,在挤拉方法中虽然可以连续地制造纤维增强的塑料型材。但这些型材要么在内部填充以同类的塑料-纤维-混合物,要么内部中空。采用通常的挤拉设备无法实现空腔的同时起泡(在挤拉过程期间“在线地”)。
特别地,在非连续的方法中,PVC的窗户型材发生起泡,因为在制造过程的可能引入PUR的位置的温度太高。但是,与直接在型材生产中进行连续的发泡过程相比,锯割的型材的非连续起泡形成了额外成本。
在挤出方法中,目前在挤出外管之前对双壁的管进行起泡。PUR-绝缘层在覆设到内管上之后相当繁琐地预成型。然后将外管挤出到PUR-层上。该方法很麻烦,因而昂贵。在两个已经接合在一起的管之间的中间腔的事后起泡采用通常的方法也难以实现,并且无法连续地实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提出一种装置,利用该装置使得塑料构件成为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空腔的形式,并且可以同时用一种物质完全地或部分地填充空腔。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得以实现。有利的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用于形成塑料构件的装置可以具有主体,该主体适合于应用在用于由第一种物质产生塑料构件的装置中,并且经过构造,从而在应用于用来产生塑料构件的装置中时使得第一种物质通过掠过主体而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空腔的形式,该空腔在掠过的方向上是贯通的。在此,装置具有设置在主体中的管路系统,第二种物质可以经由该管路系统从主体的端部被顶出,以便把第二种物质引入到空腔中,而第一种物质掠过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劳斯马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克劳斯马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7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