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程序访问控制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93572.5 | 申请日: | 2018-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4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M·达门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W12/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付曼;姜冰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程序 访问 控制 | ||
提供了一种操作网络的节点的方法。从装置接收由其中存储有应用程序的装置生成的第一令牌(402)。第一令牌由装置响应于来自用户的访问应用程序的请求而生成。接收由用户在移动网络的移动终端处输入的第二令牌(404)。响应于对用户输入第一令牌的请求而输入第二令牌。基于第二令牌是否匹配第一令牌以及用户是否具有对于应用程序的预订的验证,决定是否允许用户访问存储在装置中的应用程序(406)。向装置传送是否允许用户访问应用程序的决定的指示(408)。图8作为摘要附图。
技术领域
本构思涉及网络的节点以及操作该节点以便允许访问应用程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存在许多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应用”或“app”)。应用程序的一些示例包括网络应用、移动应用、通信应用、数据库应用、文字处理应用、绘图应用和图像编辑应用。对应用程序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且由于应用程序经常需要访问数据并且还允许存储数据,因此应用程序安全是重要的。因此,大多数应用程序要求用户登录以便访问应用程序。当前存在各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用户能够登录应用程序来以安全的方式访问和存储数据。这些方法涉及检查用户被认证和授权通过应用程序访问和/或存储数据的技术。
在这些方法中的最简单的方法中,用户名和口令(password)一起由用户用于以安全的方式登录到应用程序。然而,数字犯罪的增加已经意味着越来越需要更安全的方法来允许访问应用程序。更安全的方法的示例是涉及多因素认证(例如,双因素认证)的方法。多因素认证不仅需要在登录过程中使用用户名和口令,而且还需要用户知道或能够检索的另一条信息。另一条信息通常是一次性令牌,诸如一次性密码(例如,随机验证码)或一次性口令(OTP)。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移动终端来检索另一条信息。例如,可以在移动终端上使用应用程序来生成一次性令牌,然后可以将该一次性令牌直接呈现给用户或者经由短消息服务(SMS)发送给用户。在认证和授权过程中使用的移动终端通常是移动电话或专用移动认证装置(诸如,随机读取器)。
因此,存在一些认证和授权过程,其结合强的双因素认证的安全性与使用一次性密码的便利、简单和容易。然而,虽然这些现有的过程可以提供改进的安全性,但是仍然存在与它们关联的各种缺点。缺点之一是需要多个认证步骤,因为用户必须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并且然后还有另一条信息。因此,现有的过程可能是复杂的或广泛的,并且因此对用户来说是不方便且耗时的。此外,仍然需要用户名和口令的这一事实能引起用户困难,因为他们需要记住并且还更新他们的用户名和口令以维持安全性。用户名和口令也有被泄露或脆弱的趋势,这意味着安全漏洞完全更可行。
此外,在一些现有过程中,需要互联网连接,这可能并不总是可用的或安全的。因此,当用户正在漫游时,需要互联网连接或涉及短消息服务(SMS)的过程经常失败。现有的过程也局限于用户,而不是用户和移动终端组合。此外,在多因素认证过程中,一次性令牌或能够生成一次性令牌的装置总是需要在手边。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附加软件(例如移动应用)来生成一次性令牌。
因此,需要一种允许访问应用程序的改进方式,其克服了这些缺点中的至少一些。
发明内容
目的是排除或消除与现有方法关联的至少一些上述缺点,并且因此提供一种允许访问应用程序的改进方式。
因此,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网络的节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其中存储有应用程序的装置接收由该装置响应于来自用户的访问应用程序的请求而生成的第一令牌;以及接收第二令牌,所述第二令牌是由用户响应于对于用户输入由该装置生成的第一令牌的请求而在移动网络的移动终端处输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二令牌是否匹配第一令牌以及用户是否具有对于应用程序的预订的验证,决定是否允许用户访问存储在装置中的应用程序。所述方法还包括:向装置传送是否允许用户访问应用程序的决定的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3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