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5718.1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1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小泽博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三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王娟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耳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其既能够实现壳体的小型化,又能够抑制因配置电池、电路板等电气元件而对电声换能器的音质产生的影响。该无线耳机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声换能器(14),其输出与来自声源(S)的音频信号对应的声波;接收电路(151),其经由无线通信电路接收来自声源(S)的音频信号;电路板(15),其安装有接收电路(151);以及壳体(11),其容纳电路板(15)和电声换能器(14)。壳体(11)具备:第1壳体(11A),其容纳电声换能器(14);以及第2壳体(11B),其容纳电路板(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耳机型式,已知有一种耳道式耳机(以下简称“耳机”)。一般情况下,耳机具有左右一对放音单元。
各放音单元具备:壳体、电声换能器、导声管、听筒、软线。壳体在其内部具备内部空间,在该空间内容纳电声换能器。电声换能器输出与来自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声源的音频信号对应的声波。当将耳机佩戴于使用者的耳部时(以下简称“佩戴耳机时”),壳体的全部或一部分配置于使用者的耳甲腔内。壳体的内部空间被电声换能器划分为:电声换能器的前方(佩戴耳机时,使用者的头部侧的方向)的空间(前部空间),以及电声换能器的后方(佩戴耳机时,与使用者的头部侧的方向相反侧的方向)的空间(后部空间)。导声管安装于壳体。使用耳机时,导声管将来自电声换能器的声波引导至使用者的外耳道内的空间。听筒安装于导声管。佩戴耳机时,听筒会与使用者的外耳道的内壁紧贴。结果就是,外耳道内的空间经由导声管与前部空间连通。
软线连接电声换能器和声源,将来自声源的音频信号传输至电声换能器。软线具备:将音频信号引导至电声换能器的芯线以及保护芯线的覆膜。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通过在导声管的内部配置电声换能器来缩小壳体的耳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813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耳机中,由于在导声管的内部配置电声换能器,因此电声换能器的大小被限制在容纳于导声管的内径中的程度。当电声换能器的尺寸变小时,配置于其内部的振膜的大小也变小,与振膜较大的电声换能器相比,音质会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具备软线的耳机中,软线与壳体和声源连接。因此,容易限制使用者的动作,可能发生大力拉拽软线所导致的芯线断线、耳机从使用者的耳部脱落等现象。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不具备软线的无线式耳机(以下简称“无线耳机”)。无线耳机经由例如蓝牙(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电路,接收来自声源的音频信号。无线耳机有由缆线连结左右放音单元的无线耳机以及左右放音单元完全独立(左右放音单元不通过缆线连结)的所谓完全无线耳机。由于完全无线耳机不具备连接左右放音单元的缆线,因此与通过缆线连结左右放音单元的无线耳机相比,其放音单元具有更高的设计自由度。
在此,在完全无线耳机的壳体内配置电池、电路板等电气元件。在壳体的内部空间,电池、电路板等电气元件配置于电声换能器的后部空间。
但是,在后部空间,若电声换能器配置于电池、电路板等电气元件的附近,则会导致后部空间的声学特性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声换能器的音质(从电声换能器输出的声波的音质)下降。另一方面,若分开配置电声换能器和电池、电路板等电气元件,则会导致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增大,从而增大壳体的尺寸。在该情况下,如前所述,由于壳体的全部或一部分配置于使用者的耳甲腔内,因此若壳体增大,则会导致使用者佩戴耳机的舒适度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三角有限公司,未经铁三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5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