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1981.3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尾知修平;五味智秋;斋藤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29C51/10;B29C51/12;B29C51/14;C08F214/18;C08L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薄膜 制造 方法 三维 成形 聚合物 组合 | ||
提供:以拉伸后的状态贴接于三维成形品时,褶皱的产生得以抑制的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组合物。本发明的装饰薄膜至少具有:基材薄膜层、包含交联含氟聚合物的含氟层,上述交联含氟聚合物为: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及具有交联性基团的单元的交联性的聚合物的交联物,上述交联含氟聚合物的平均交联点间分子量为500~50,0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用内外饰品等领域中使用的三维成形品的表面,有时出于外观性的赋予、表面的保护的目的而实施基于装饰薄膜的装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包含聚偏氟乙烯的含氟层的装饰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7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的装饰薄膜边拉伸边贴接于三维成形品、或以拉伸后的状态贴接于三维成形品。但是,有如下见解:在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有包含聚偏氟乙烯的含氟层的装饰薄膜边拉伸边贴接于三维成形品、或以拉伸后的状态贴接于三维成形品时,有时会在装饰薄膜产生褶皱。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边拉伸边贴接于三维成形品、或以拉伸后的状态贴接于三维成形品时,褶皱的产生得以抑制的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组合物。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含氟层中,上述含氟层的平均交联点间分子量处于规定范围内时,可得到期望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以下的构成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1]一种装饰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薄膜层、和包含交联含氟聚合物的含氟层,前述交联含氟聚合物为: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及具有交联性基团的单元的交联性的聚合物的交联物,前述交联含氟聚合物的平均交联点间分子量为500~50,000。
[2]根据[1]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交联性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相对于前述交联含氟聚合物的平均交联点间分子量的比为0.01~15。
[3]根据[1]或[2]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交联性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30,000。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具有交联性基团的单元相对于前述交联性的聚合物所包含的全部单元的含量为3~30摩尔%。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交联含氟聚合物为:具有第一交联性基团的前述交联性的聚合物与具有第二交联性基团的非氟化合物通过固化剂进行共交联而成的交联含氟聚合物,所述固化剂具有2个以上与前述第一交联性基团和第二交联性基团均能反应的基团。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还具有接合层。
[7]根据[6]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装饰薄膜具有依次配置有前述接合层、前述含氟层、前述基材薄膜的结构,且前述含氟层与前述基材薄膜接触。
[8]根据[6]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装饰薄膜具有依次配置有前述接合层、前述基材薄膜、前述含氟层的结构。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用于对汽车外饰部件或汽车内装部件中所用的三维成形品进行装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1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