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8816.2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2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尾崎竜祐;渡边哲;花生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A61F13/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形成 装置 方法 吸收性 物品 | ||
凸部(31)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在相对于顶面部(310U)的旋转方向侧具备第1倾斜面部(313T),而在顶面部(310U)的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具备第2倾斜面部(314T)。随着第1滚筒(30)朝向旋转方向的旋转,顶面部(310U)压缩吸收体(13),形成压缩区域(201B),而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压缩吸收体(13),形成暂施压区域(202B)。在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由于暂时性地形成密度相比于非压缩区域相对地高的暂施压区域(202B),因此可防止压缩区域(201B)内的SAP朝向周边区域飞散,从而被保持在该状态。由此,在压缩区域(201B)中,可效率良好地进行被防止飞散的众多吸收体(13)的SAP与吸收体(13)的纸浆的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吸收体设置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将被排出的体液(以下,简称为“液体”)导引至吸收体而使其吸收的一次性抛弃式尿布(以下,简称为“尿布”)等吸收性物品被广为人知。吸收体是通过薄织物(tissue)或无纺布等的覆盖构件来包覆主要由纤维材料(纸浆等)与高吸收性树脂(Super AbsorbentPolymer,简称为“SAP”)所构成的吸收性芯材而成的。要求液体效率良好地由该吸收体吸收。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中,使用具备有压缩用的凸部的滚筒而以上述凸部的既定图案连续地压缩吸收体,而于吸收体形成压缩槽。这样形成的压缩槽可使液体大范围地扩散至吸收体整体,而提升吸收体的吸收性。该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在形成压缩槽时可适当地调整滚筒的旋转速度。此处,在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中,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期望提升滚筒的旋转速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26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者发现如下情况,在吸收体形成压缩槽时,若使滚筒以较高速度旋转,则在所形成的压缩槽中纤维材料会在覆盖构件内大幅地移动,而无法实现形成压缩槽的既定的SAP量。尤其,发现:构成吸收体的SAP,会通过压缩时的冲击而相对于其周围的纤维材料相对地大幅移动即飞散而无法维持压缩区域内SAP的所需要的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升压缩槽中的吸收性芯材与覆盖构件的定着(fixing)力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在具备分散配置有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形成压缩槽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中;具备:压缩单元,具备从外表面朝外方突出的凸部,使所述凸部向所述吸收体移动而将所述吸收体压缩,从而在所述吸收体形成所述压缩槽;所述凸部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具备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1侧面部相对的第2侧面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2侧面部之间的顶面部以及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及所述第2侧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与所述顶面部的倾斜面部。
另外,上述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也可以为,所述凸部具备倾斜面部,其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及所述第2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将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1侧面部的第1交点和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2侧面部的第2交点连结的第1直线与所述顶面部平行,所述第1侧面部及与所述第1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和所述第2侧面部及与所述第2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成为以所述第1直线的垂直二等分线即第2直线为对称轴的线对称状态。
另外,上述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也可以为,将液体穿透性的表面片材重叠于所述吸收体,使所述凸部抵接于所述表面片材,并以所述凸部压缩所述表面片材及所述吸收体而在所述表面片材及所述吸收体形成所述压缩槽。
另外,上述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也可以为,所述倾斜面部具备至少一个凹陷部及/或至少一个突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子控股株式会社,未经王子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