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状核多单元双系统眼部植入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77331.1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多·菲赫特尔·加西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多·菲赫特尔·加西亚 |
主分类号: | A61F2/14 | 分类号: | A61F2/14;A61L27/30;A61L27/34;A61L2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林彦 |
地址: | 墨西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状 单元 双系统 眼部 植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状核多单元双系统眼部植入物,由球形结构组成,该球形结构具有根据眼眶腔的需要而计算得出的轴向长度,并可对轴向长度进行调整。所述球形结构由具有多种设计可能性的多单元组成,这些单元构成M.M.M.系统,无论是眼内容物剜除术还是眼球摘除术,均可使用任何技术进行缝合。由于其多单元的结构设计,不仅有助于放置,还减少了移动、挤压、暴露和挤出风险。所述植入物是一种具有结构性腔室的结构,提供了更大比例的体积,有助血管生成,并且还装有一个纤维网状核系统,该系统带有一个由微型网状组织和细丝构成的互联通讯网组成的多层结构,可容纳药物和/或技术手段,构成了由两个旋入部分组成的双系统,并且可使用不同的结构设计和生物相容性材料制造。由聚乳酸(PLA)制成的C100模型是所述植入物的理想材料,由100个椭圆形多单元组成。作为一种轻巧的眼部植入物,可避免因沉降或重力而导致的塌陷,并且可以生产任何尺寸的产品。
技术领域
发明目的
本发明涉及卫生领域,尤其涉及眼科。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在实施眼球摘除术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分别指挖除整个眼球或挖出眼球内容物)后保留受外伤或疾病影响的眼球体积的眼部植入物。在上述情况下,眼科整形医生将所述眼部植入物(图1,编号1)植入眼眶,使人工假体(图1,编号2)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从而达到外形美观。只要符合主要的骨科和美观要求,即可实施所述植入手术。
眼部植入物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眼部植入物的移动、挤压、暴露以及各种各样的挤出风险,例如:缝合时握持困难、材料过敏反应、异物排斥,以及植入物本身因重力和/或血管生长不良或无血管形成而导致压迫下陷。
由于大部分材料都是进口的,优质的眼部植入物成本高昂。目前,眼部植入物的价格一般在300.00至700.00美元之间。因此,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眼球植入价格昂贵,难以企及。甚至出现过一些极端案例,患者同意把玻璃球甚至石头植入其眼眶,作为眼眶内装饰物,但随之引发各种医源性疾病。
如今,眼部植入物具有光滑外表或多孔结构,或是同时具备这两种特点。但是这些眼部植入物也有其局限性,除了上述所列问题之外,它们还存在缝合问题。虽然人们已经尝试解决此类缝合问题,但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作为新一代眼部植入物,网状核多单元双系统眼部植入物不仅可以解决此类缝合问题,而且对M.M.M.系统(肌肉运动多单元系统)进行了创新,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与N.R.F.(纤维血管网状核系统)共用,因为实现了质量上的改进,所以属于一项新发明。
背景技术
网状核多单元双系统眼部植入物是新颖的,并无类似或直接相关先例。这是一种通过在哺乳动物身上进行多年对比解剖研究而研制出的产品,因为哺乳动物的眼眶与人类的较为相似。由于这是一种之前从未研发过的结构,因此采用该种植入物的原型开展了试验,且试验取得了成功,超出了之前所用装置的功能预期效果。
同时,考虑了既往经验和利用成熟技术的失败尝试,其中包括以下先例:Luis Díaz Soto医院(1)高级医学研究所开展的研究表示“……由于外伤、疾病、肿瘤或其它外科后遗症导致的眼球缺失是一个影响相当数量群体的问题,从很久之前开始,修复此类缺失就引起了该领域研究者、医生和专家的关注,因此,人们特别关注研发相关生物材料、外科手术以及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假体修复的其它方式,从而能够让患者获得更为美观的效果。在专业科学文献中,研究者们使用不同材料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尝试。早在100多年前,穆勒斯便开始把空心玻璃球植入患者眼眶内。此后,人们尝试了各种材料,并报告了各种植入结果。总体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试验成功并没有经受住时间考验,引发了各种不良反应,例如:器械不耐受、感染、生物相容性低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多·菲赫特尔·加西亚,未经阿尔多·菲赫特尔·加西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7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