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共下垂期间控制玻璃之间的分离以减少玻璃之间的最终形状错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8280.6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8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S·R·布鲁得特;A·贾殷;S·波尔赛;Z·郑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40/027 | 分类号: | C03B40/027;C03B40/033;C03B23/035;C03B23/02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璐;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垂 期间 控制 玻璃 之间 分离 减少 最终 形状 方法 | ||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在共下垂过程期间,控制堆叠的玻璃片之间的流体(例如空气)流动的方法。在实施方式中,这涉及在共下垂过程期间,在玻璃片堆叠体的边缘和/或角处或附近施加力的具体的方法和某些机械装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这涉及在共下垂过程期间,在边缘和/或角处或附近产生低压力区域。特别地,控制玻璃片之间的流体流动特别适于防止具有不同厚度和/或组成的两个玻璃片之间形状错配。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8年9月26日提交的系列号为62/736,791的美国临时申请和2017年10月18日提交的系列号为62/574,082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权益,本文以每件临时申请的内容为基础并将它们全文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文中。
背景
本公开一般涉及形成弯曲的玻璃层压制品,具体地,涉及用于共成形(例如共下垂)玻璃片,同时控制玻璃片的分离以减少形状错配的方法。
弯曲的玻璃层压片或制品在许多应用中有用,包括运载工具或车窗玻璃。通常,用于这些应用的弯曲的玻璃片由相对较厚的玻璃材料片材形成。为了提高层压制品的各个玻璃层之间的形状一致性,可以通过共成形工艺(例如共下垂工艺)将玻璃材料成形成所需的形状/曲率。申请人发现,传统的共下垂工艺可能在弯曲的玻璃片中产生不期望的特征(例如,形状错配),当共下垂的一对玻璃片具有不同的厚度、组成和/或粘度时,这些不期望的特征似乎有所增加。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玻璃片的堆叠体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方法的步骤中,第一玻璃材料片的外部区域被放置成与成形框架的支承表面接触。成形框架限定了至少部分被支承表面包围的开放的中心腔体。进一步地,将第二玻璃材料片放置在第一玻璃材料片的上方。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均由成形框架支承。然后,在第一和第二玻璃材料片的一个或多个边缘和/或角处或附近控制第一玻璃材料片与第二玻璃材料片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流动。接着,在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由成形框架支承的同时,一起加热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以使得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的中心区域向下变形进入到成形框架的开放的中心腔体中。
在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用于形成玻璃层压制品的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玻璃材料片的外部区域放置成与成形框架的支承表面接触。成形框架限定了至少部分被支承表面包围的开放的中心腔体。接着,将第二玻璃材料片放置在第一玻璃材料片的上方。进一步地,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均由成形框架支承。在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的一个或多个边缘和/或角处或附近控制第一玻璃材料片与第二玻璃材料片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流动。接着,在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由成形框架支承的同时,一起加热第一玻璃材料片和和第二玻璃材料片,以使得第一玻璃材料片和第二玻璃材料片的中心区域向下变形进入到成形框架的开放的中心腔体中。随后,将第一玻璃材料片结合到第二玻璃材料片。
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方式涉及弯曲的玻璃层压制品,其包括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玻璃材料片,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玻璃材料片,以及使第一玻璃材料片结合到第二玻璃材料片的聚合物居间层。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给出了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的部分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理解的,或通过实施书面说明书和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认识。
应理解,上文的一般性描述和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都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理解权利要求书的性质和特点的总体评述或框架。
所附附图提供了进一步理解,附图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各个实施方式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了用于共下垂的玻璃片的堆叠的截面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8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