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削刀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7180.1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2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亚当·约翰松;罗尼·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16 | 分类号: | B23B27/16;B23B27/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蔡石蒙;车文 |
地址: | 瑞典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削 刀片 | ||
车削刀片(1),包括顶表面(8)、相反的底表面(9),其中,基准平面(RP)平行于所述顶表面(8)和所述底表面(9)并且在所述顶表面(8)和所述底表面(9)之间定位。刀尖部(15)包括凸形刀尖切削刃(10)、第一切削刃(11)和第二切削刃(12)。所述刀尖切削刃(10)连接所述第一切削刃(11)和第二切削刃(12)。所述刀尖第一切削刃(11)和第二切削刃(12)相对于彼此形成71‑85°的刀尖角(α)。所述刀尖部(15)包括与所述第一切削刃(11)相邻的第三凸形切削刃(60)和与所述第三凸形切削刃(60)相邻的第四切削刃(61)。所述第四切削刃(61)相对于等分线形成10‑30°的角(β)。从所述第四切削刃(61)的至少一部分到所述基准平面(RP)的距离随着距离所述刀尖切削刃(10)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切削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本发明属于用于在机床,诸如CNC机床中进行金属切削的车削刀片的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削刀片。换言之,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削刀片,其包括:顶表面;相反的底表面;其中,基准平面平行于顶表面和底表面定位,并且位于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其中,中心轴线垂直于基准平面延伸;侧表面,其连接顶表面和底表面;刀尖部,其包括凸形刀尖切削刃、第一切削刃以及第二切削刃;其中刀尖切削刃连接第一和第二切削刃;其中在顶视图中,第一和第二切削刃相对于彼此形成71-85°的刀尖角;其中,等分线距离第一和第二切削刃等距地延伸;刀尖部包括与第一切削刃相邻的第三凸形切削刃和与该第三凸形切削刃相邻的第四切削刃;在顶视图中,第四切削刃相对于等分线形成10-30°的角;第三凸形切削刃和第四凸形切削刃通过过渡点连接。
在EP3153261A1中公开了这种车削刀片。在车削金属工件时,金属工件绕中心轴线旋转。金属工件的一端被卡盘或钳口或被旋转的其它装置夹紧。工件的被夹紧的端部能够被称为夹紧端或驱动端。为了稳定地夹紧,金属工件的夹紧端或驱动端的直径大于金属工件的相反端的直径和/或具有位于所述夹紧端和所述相反端之间的金属工件的一部分的更大直径。可替选地是,在机加工操作,即在金属切削操作之前,金属工件具有恒定直径。车削刀片相对于金属工件移动。这种相对移动称为进刀。车削刀片的移动能够在平行于金属工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进行,这通常称为纵向进刀或轴向进刀。此外,车削刀片的移动能够在垂直于金属工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进行,这通常称为径向进刀或端面车削。其它移动角度也是可能的,这通常称为仿形或仿形车削。在车削刀片的相对移动期间,来自金属工件的材料被以切屑的形式移除。切屑优选地是较短的,并且/或者其形状或移动方向防止切屑堵塞并且/或者不会给加工的表面带来不良的表面光洁度。
EP3153261A1中的车削刀片旨在克服在金属工件中加工外部90°拐角时的缺陷。所述车削刀片能够用于轴向车削(纵向车削),即,其中车削刀片的移动方向平行于金属工件的中心轴线。所述车削刀片带来良好的刀具寿命。
发明内容
发明人已经发现,在某些切削条件下,能够进一步改进纵向车削中的切屑控制和/或断屑。
特别地是,在低(45°)进入角和高切削深度下的纵向车削中和/或在例如其中机加工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不是很关键的粗加工操作中,需要改善切屑控制和/或断屑。当工件材料的断屑性能低时,诸如当工件材料为例如低碳(最大0.20重量%的碳含量)钢(诸如根据EN10025-2:2004的S355J2)、钛(具有至少80重量%的钛含量的钛合金)或镍基(至少40重量%的镍含量)耐热超级合金(特别是具有铬作为第二元素的合金,特别是Inconel合金,诸如Inconel 718)时,尤其存在所述需求。进一步需要在低(45°)进入角下的纵向车削中在低切削深度下获得良好的断屑和/或切屑控制以及良好的表面光洁度。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对至少一些上述方面的改进。这是通过上述的车削刀片实现的,其中从第四切削刃的至少一部分到基准平面的距离随着距离刀尖切削刃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7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