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7145.X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7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大见康光;三浦功嗣;义则毅;竹内雅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B60K1/04;B60K1/00;B60K11/0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H01M10/6552;H01M10/6569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冷却装置搭载于车辆(90),构成为通过封入到密闭容器(101)内的工作流体的液相与气相之间的相变来进行热移动的热虹吸管,并通过该热移动来冷却对象设备(BP)。并且,冷却装置具备蒸发部(14)和室外冷凝部(16)。该蒸发部构成密闭容器的一部分,并通过使工作流体从对象设备吸热来使工作流体蒸发。室外冷凝部构成密闭容器的一部分,与蒸发部相比配置于上方,且相对于车室空间(90a)周围的车身(903)配置于车室空间侧。另外,室外冷凝部固定在相对于车身设置于车室空间侧的部件(203、902、BP)或者固定在车身,并且,通过使在蒸发部气化了的工作流体向外部气体散热而使该工作流体冷凝。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7年10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201185号和2018年4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82450号,并通过参照将其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例如车辆用的二次电池等对象设备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用于对车辆用的二次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该专利文献1的冷却装置由将重力利用于液相的工作流体的回流中的热管构成。另外,该冷却装置整体设置于车室空间内,因此二次电池的热向内部气体辐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0087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冷却装置由热管构成,因此抑制对象设备的温度不均而容易均等地冷却对象设备。此外,在热管中能够利用散热部(换言之,冷凝部)集中地散热,因此,通过对该散热部送风的送风机的小型化而容易抑制送风噪声。
然而,专利文献1的冷却装置向内部气体散热,因此有可能对乘员造成不适感。对于防止这样的乘员的不适感,向外部气体的散热是有效的。因此,在外部气体能够利用于对象设备的冷却的情况下,优选利用外部气体。
由此,发明者们考虑利用外部气体并通过作为热管的一种的热虹吸管来冷却对象设备。发明者们的详细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如上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能够通过向外部气体的散热来冷却对象设备,并能够以简易的构造实现将对象设备配置于相对于车身的车室空间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冷却装置搭载于车辆,构成为通过封入到密闭容器内的工作流体的液相与气相之间的相变来进行热移动的热虹吸管,并通过该热移动来冷却对象设备,其中,具备:
蒸发部,该蒸发部构成密闭容器的一部分,且通过使工作流体从对象设备吸热来使工作流体蒸发;以及
室外冷凝部,该室外冷凝部构成密闭容器的一部分,且与蒸发部相比配置于上方,该室外冷凝部相对于车室空间周围的车身配置于该车室空间侧,且固定在相对于该车身设置于车室空间侧的部件或者固定在车身,并且,该室外冷凝部通过使在蒸发部气化了的工作流体向外部气体散热来使该工作流体冷凝。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经由室外冷凝部的向外部气体的散热来冷却对象设备,并能够以简易的构造实现将对象设备配置于相对于车身的车室空间侧。
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附加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意性地表示搭载有冷却装置的车辆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图1的车辆中的搭载有冷却装置的车辆前方部分放大表示的示意图。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冷却装置及其周边的设备分解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7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