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电线和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6009.9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1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卓也;中村哲也;山野能章;小野纯一;伊藤贵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H01B7/00;H01R4/18;H01R4/62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尹洪波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电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端子电线和线束,其是端子配件与电线之间的电连接部利用树脂包覆部进行了包覆的带端子电线和线束,其中,即使不使用特殊的结构,在端子配件和电线包覆层与树脂包覆部的界面处,因温度循环所致的剥离也能够得到抑制。一种带端子电线(1),其是端子配件(5)以及利用绝缘包覆层(4)对导体(3)的外周进行了包覆的电线(2)在电连接部(6)进行电连接、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且包覆电连接部(6)的树脂包覆部(7)的带端子电线,其中,树脂包覆部(7)与端子配件(5)和绝缘包覆层(4)接触,树脂包覆部(7)与端子配件(5)之间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为1.0MPa以上,树脂包覆部(7)与绝缘包覆层(4)之间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为0.5MPa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电线和线束,更详细地说,涉及在导体与端子配件的电连接部具有防腐蚀用的树脂包覆部的带端子电线以及使用其的线束。
背景技术
在布设于汽车等车辆中的电线的末端的导体上连接有端子配件。在将端子配件与电线的导体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部,要求防止腐蚀。特别是在电连接部,在不同的金属材料发生接触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异种金属间的腐蚀。在用于车辆的电线中,以车辆的轻量化等为目的,在导体的材料中可能会使用铝或铝合金。另一方面,端子配件的材料使用铜或铜合金,在其表面多利用锡等实施镀覆。这种情况下,在铝系金属与铜系金属或镀锡层发生接触的电连接部,异种金属间腐蚀容易成为问题。因此,要求可靠地对电连接部进行防腐蚀。
为了进行电连接部的防腐蚀,已知可利用树脂材料包覆电连接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对带端子的包覆电线的电线导体与端子配件之间的电连接部进行包覆的防腐蚀剂,以热塑性聚酰胺树脂作为主成分,铝之间的重叠拉伸剪切强度、伸长率、吸水率处于规定的范围。
另外,作为用于进行电连接部的防腐蚀的其他形态,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压接端子中在对电线导体的露出部分进行压接的压接部的内表面的规定位置具备止水材料的构成。将该压接端子与电线的铝芯线连接时,压接部与铝芯线之间的间隙利用配置在压接部的内周面的止水材料进行密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32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64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带端子电线用于汽车等车辆中的情况下,带端子电线容易被暴露于温度变化中。特别是在将带端子电线布设在发动机室等部位的情况下,带端子电线所受到的温度变化大、并且频繁。近年来,在谋求汽车的轻量化的过程中,对于发动机周边,也推进了在导体中使用铝或铝合金的带端子电线的应用。由于发动机室处于车外环境下,因此带端子电线有时被置于隆冬的户外空气等低温环境下;另一方面,在发动机由于长时间运转而变成高温时,带端子电线则被置于高温环境下。这样,布设在发动机室等中的带端子电线容易暴露在重复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的温度循环中。
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将带端子电线的电连接部利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防腐蚀剂进行包覆的情况下,在构成电线的绝缘包覆层的树脂材料或构成端子配件的金属材料与构成防腐蚀剂的树脂材料之间,对于温度变化的膨胀·收缩行为通常不同。在将这样对于温度变化的膨胀·收缩行为不同的材料相互粘接的状态下将带端子电线暴露于温度循环时,粘接界面处产生剥离应力。这样,在防腐蚀剂与绝缘包覆层之间的界面处、或防腐蚀剂与端子配件的界面处可能会发生剥离。由此,腐蚀因子从由于剥离而在界面处产生的空隙侵入到被防腐蚀剂覆盖的区域的内部,腐蚀因子与电连接部接触而容易发生腐蚀。这样,难以长期维持防腐蚀剂的防腐蚀性能。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所使用的防腐蚀剂,规定了铝之间的重叠拉伸剪切强度,但即使为对铝具有高粘接性的材料,也不一定对绝缘包覆层和端子配件的表面表现出足以防止暴露于温度循环时的剥离的牢固的粘接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60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剂量带电粒子量测系统
- 下一篇:用于显示并使用PID图形指示符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