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尿道狭窄治疗剂和尿道狭窄治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1007.0 | 申请日: | 2018-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7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吉岡浩;塞缪尔·亚伯拉罕·JK | 申请(专利权)人: | GN股份有限公司;JBM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L31/04 | 分类号: | A61L31/04;A61K9/08;A61K35/22;A61K35/38;A61K47/30;A61L31/14;A61L31/16;A61P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庚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07 | 代理人: | 李永虎;李伟波 |
地址: | 日本山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道 狭窄 治疗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尿道狭窄治疗中,通过低侵袭性的经尿道内窥镜的手术能够避免再狭窄的尿道狭窄治疗剂和尿道狭窄治疗方法。解决手段:本发明提供一种尿道狭窄治疗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水凝胶形成性高分子,10℃的储能弹性模量为50Pa以下且37℃的储能弹性模量为100Pa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尿道狭窄治疗方法,其至少包含将上述尿道狭窄治疗剂冷却至10℃以下的温度并将其注入利用经尿道内窥镜的手术进行了切开处置的尿道内表面,并使其在室温以上的温度留置于该尿道内表面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尿道狭窄症的治疗有用的治疗剂。本发明还涉及尿道狭窄症的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尿道狭窄症由于诸如针对前列腺肥大症和膀胱癌的尿道内窥镜手术的后遗症、交通事故和劳动作业中的事故的外伤、作为先天性尿道的疾病的尿道下裂等各种因素而产生。其是一种因受损、炎症导致的尿道粘膜的损伤,在修复该损伤的过程中,在尿道粘膜或包围尿道粘膜的尿道海绵体中发生疤痕化,使尿道变窄的疾病。
作为尿道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性重建尿道的治疗方法,但侵袭性高,需要长期住院,因此,近年来,实施了低侵袭且利用简便的尿道扩张器具(Bougie)、球囊扩张导管、冷刀、激光等的经尿道内窥镜扩张手术(林田重昭、桐山啻夫、广中弘、吉川静,针对男子尿道狭窄症的内尿道切开术的经验,泌尿器官科纪要(1972),18(8):588-593)。
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林田重昭、桐山啻夫、广中弘、吉川静,针对男子尿道狭窄症的内尿道切开术的经验,泌尿器官科纪要(1972),18(8):588-59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治疗法中,由于在发生了疤痕组织化的尿道内表面上重建上皮细胞的能力极低,因此存在复发尿道狭窄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尿道狭窄治疗中能够通过低侵袭性的经尿道内窥镜手术来避免再狭窄的尿道狭窄治疗剂及尿道狭窄治疗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发现:作为尿道狭窄症的治疗方法,通过在利用经尿道内窥镜手术中进行了切开处置后的尿道内表面上留置具有特定物性的水凝胶,能有效地促进切开处置部位的上皮化,从而有效地防止该部位因疤痕组织化而复发尿道狭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进而,本发明人等发现,在上述水凝胶中含有动物细胞,对上述课题的解决是有效的。特别是发现动物细胞是患者自身的口腔粘膜细胞是有效的。
即,本发明的课题通过一种尿道狭窄治疗剂来解决,该尿道狭窄治疗剂的特征在于,至少含有水凝胶形成性高分子,10℃温度条件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50Pa以下,且37℃温度条件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100Pa以上。
本发明的课题还通过所述尿道狭窄治疗剂来解决,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狭窄治疗剂包含动物细胞。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还通过尿道狭窄治疗剂来解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细胞为患者自身的口腔粘膜细胞。
本发明的课题还通过尿道狭窄治疗方法解决,所述尿道狭窄治疗方法的特征在于,至少含有以下操作:将以至少含有水凝胶形成性高分子,10℃温度条件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50Pa以下且37℃温度条件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100Pa以上的为特征的尿道狭窄治疗剂冷却至10℃以下的温度,并将其注入至利用经尿道内窥镜的手术进行了切开处置的尿道内表面上,并在室温以上的温度使其留置于该尿道内表面上。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经尿道内窥镜手术中切开处置后的尿道内表面上留置具有特定物性的水凝胶,能够促进切开处置部位的上皮化,能够有效地防止该部位因疤痕组织化而复发尿道狭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N股份有限公司;JBM株式会社,未经GN股份有限公司;JBM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1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