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电池和铝合金箔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0442.1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力也;天野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126 | 分类号: | H01M50/126;B32B15/08;C22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吕秀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包装材料 制造 方法 铝合金 | ||
1.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用包装材料包括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铝合金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
所述铝合金箔层满足JIS A8021的化学组成,并且Si的含量为0.08质量%以下,
利用下述的方法测定温度差T1和温度差T2,所述温度差T2除以所述温度差T1而得到的值为0.55以上,
温度差T1的测定方法为: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法,测定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熔融峰温度的外推熔融起始温度与外推熔融结束温度的温度差T1;
温度差T2的测定方法为:
在温度85℃的环境下,将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在电解液中静置72小时后,进行干燥,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法,测定干燥后的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熔融峰温度的外推熔融起始温度与外推熔融结束温度的温度差T2,其中,所述电解液是六氟化磷酸锂的浓度为1mol/l、且碳酸亚乙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容积比为1:1:1的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铝合金箔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对于位于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视野内的任意的100个铝合金的晶粒,将连接晶粒的外延的一点与相同晶粒的外延的另一点的直线距离最大的直径作为最大径x时,作为该100个铝合金的晶粒的该最大径x的平均值的平均结晶粒径为10.0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铝合金箔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对于光学显微镜的视野内的任意的100个第二相颗粒,连接第二相颗粒的外延的一点与相同第二相颗粒的外延的另一点的直线距离最大的直径y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前20个第二相颗粒的直径y的平均值为5.0μ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合金箔层中的Cu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存在有润滑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层含有聚酯和聚酰胺中的至少一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铝合金箔层与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之间具有粘接层,
所述粘接层的刚体振子测定中的120℃时的对数衰减率ΔE为0.30以下。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由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形成的包装体中收纳有至少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电池元件。
9.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至少依次叠层基材层、铝合金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而得到叠层体的工序,
作为所述铝合金箔层,使用满足JIS A8021的化学组成并且Si的含量为0.08质量%以下的铝合金箔,
利用下述的方法测定温度差T1和温度差T2,所述温度差T2除以所述温度差T1而得到的值为0.55以上,
温度差T1的测定方法为: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法,测定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熔融峰温度的外推熔融起始温度与外推熔融结束温度的温度差T1;
温度差T2的测定方法为:
在温度85℃的环境下,将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在电解液中静置72小时后,进行干燥,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法,测定干燥后的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熔融峰温度的外推熔融起始温度与外推熔融结束温度的温度差T2,其中,所述电解液是六氟化磷酸锂的浓度为1mol/l、且碳酸亚乙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容积比为1:1:1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04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